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阶级调和论
释义

阶级调和论【英】

theory of class conciliation

译文来源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282.

定义

阶级调和论是一种掩盖阶级矛盾、取消阶级斗争的政治主张。阶级调和论认为,对立的阶级之间,利益可以协调,不必经过斗争就可解决矛盾,提倡各阶级之间合作,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9世纪中期,法国资产阶级学者、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提出“阶级合作论”,提倡个人本能和社会本能的调和,鼓吹“普遍的爱”和“社会团结”,保持社会秩序稳定。此后,无产阶级内部第二国际的以伯恩斯坦和考茨基为代表的修正主义者也极力美化资产阶级的“民主制”,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主张阶级合作,反对暴力革命,认为可以“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并指责暴力革命已经不再适用,是盲目的、激进的的“布朗基主义”(《阶级调和论》,via:http://baike.baidu.com/link?url=0N99YDYJ-PS92OIlupYXt4LlhGdlrwoNqDXVPIPkeNyO2Kjtmjzg5LJGaYApee0JttmER0-enwKO__-eERa7Ea)。现代西方学者提出的“趋同论”,在收入分配、财产归属和企业管理方面大作文章,公开为资本主义辩护,试图论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将会在一切社会领域彼此接近,趋于同一,这种论调在本质上也是阶级调和论(金炳华,2003:282)。阶级调和论是古往今来的剥削阶级为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防止被压迫人民革命而经常鼓吹的理论。

定义来源

[1] 阶级调和论.via:http://baike.baidu.com/link?url=0N99YDYJ-PS92OIlupYXt4LlhGdlrwoNqDXVPIPkeNyO2Kjtmjzg5LJGaYApee0JttmER0-enwKO__-eERa7Ea
[2]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历史观基础是西方社会进化论中的社会有机体论和中国传统阶级调和论——“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深层理论逻辑探析”,载于《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The historical foundation is the social organism theory western social evolution theory and the class coordination theory in China.

例句 2:
戴季陶主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思想上建立了一个唯心主义的道统哲学,政治上主张阶级调和论,反对阶级斗争学说,组织上主张团体的“独占性”“排拒性”,这为后面的批判树立了靶子。——《瞿秋白对戴季陶主义批判的再审视》,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Dai specific contents of the three major Marxism—Established a tradition of thinking idealist philosophy, On the proposal to reconcile the political class against class struggle doctrine, Organized groups advocating the “exclusivity” and “alienation”, It has set a target of criticism behind. 

例句 3:
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以“阶级政治”来改造中国社会,研究系学人群、国家主义者则分别主张“阶级调和”、“全民政治”,以此来反对“阶级政治”。——《1920年代中国知识界关于现代国家之政制设计及论争》,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While Communist advocated of Class-politics to transform Chinese society, national socialist and nationalist advocated of class-reconcile etc. to oppose it.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8: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