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里昂惕夫之谜(又作里昂惕夫反论)
释义

里昂惕夫之谜(又作里昂惕夫反论)【英】

Leontief Paradox

译文来源

[1] 胡代光,高鸿业.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Z].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241.
[2] 刘伟,梁小民,雎国余,杨云龙.经济学大辞典[Z].团结出版社,1994:339.

定义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比例理论,在贸易中,各国出口的商品是本国拥有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并在生产中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是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并在生产中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生产的产品。这一理论与许多国家的贸易模式相吻合。然而美国经济学家华西里·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运用他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1947 年美国出口行业和与进口竞争的行业的资本存量与工人数量的比值进行了计算,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里昂惕夫将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的比率(Kx/Lx)和与进口竞争的产品的资本—劳动的比率(Km/Lm)进行计算,结果是:出口产品每一个劳动力一年中所使用的资本为14010美元(资本—劳动的比率为14:1),然而与进口产品竞争的行业的产品,每一个劳动力一年中所使用的资本为18180美元(资本—劳动的比率为 18:1)。也就是说,当时美国的(Kx/Lx)/(Km/ Lm)=14/18=0.77。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是世界公认的资本最富裕的国家,其劳动力是相对稀缺的。按照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即上述比率应该远远大于1。里昂惕夫本人和其他一些经济学家,对于美国的出口产品和与进口竞争的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了多次的计算,并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其结果与第一次的相同。这一结果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关注,人们称此为里昂惕夫之谜。
许多经济学家对里昂惕夫之谜提出了种种解释,里昂惕夫本人比较推崇人力资本的观点。即认为,当时美国的教育程度是世界上最高的,教育本身是一种投资,一些非熟练的劳动者转变为熟练的劳动者,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进行培训。美国的劳动者接受了较高水平的教育,这些科技专业劳动者本身是一种资本的积累,他们更类似于资本,是一种人力资本。美国出口行业比与进口竞争的行业使用的熟练劳动力更多,因此其出口产品是人力资本密集的产品,而不是单纯劳动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认为,由于美国的工人比外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高,即美国工人一年劳动的产量是外国工人一年劳动产量的3倍,因此美国工人所使用的资本应乘以 3。但有的经济学家很难接受这一观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仍然值得进一步探讨(胡代光等,2000:655)。
里昂惕夫之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在试图解开里昂惕夫之谜的过程中,西方学者对赫—俄理论进行一系列的修正,也产生了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如人类技能理论,技术贸易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偏好相似理论等,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繁荣,而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品分析方法也开创了利用统计资料验证国际贸易理论的先河(刘伟等,1994:340)。

定义来源

[1] 胡代光,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大辞典[Z].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 刘伟,梁小民,雎国余,杨云龙.经济学大辞典[Z].团结出版社,1994.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摘要:通过定义生产可能性边界弹性,推导出生产可能性边界弹性的边际转换率(MRT)表达方式和贸易条件(Pw)表达方式,从MRT和Pw两方面打破了里昂惕夫之谜“谜局”。通过分析弹性MRT表达方式,认为一个国家的生产规模和生产结构是产生里昂惕夫之谜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弹性Pw表达方式,认为贸易条件对资本丰富的国家越不利,对劳动丰富的国家越有利,越容易出现里昂惕夫之谜,大国主导里昂惕夫之谜发生的可能性。并且,推出了里昂惕夫之谜偏离度的“弹性公式”,和“角度公式”。——“里昂惕夫之谜的弹性解释及其测度研究”,载于《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第8期
Through defining the elasticity of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the paper derives the elasticity expression of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as the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express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terms of trade to break the “mystery” of Leontief paradox. Through analyzing the MRT expression of elasticity, it finds that the national scale of produc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production a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lead to Leontief paradox. Through analyzing the PW expression of elasticity, it indicates that if terms of trade are favorable to capital--abundant countries, but unfavorable to labor--abundant countries, Leontief paradox is easier to occur. In addition, it derives the “elastic formula” and “angle formula” for the deviation of the Leontief paradox.

例句 2:
1953 年,里昂惕夫根据 1947 年的统计数据并运用投入产出技术,详细分析了美国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要素密集度情况,结果发现美国的出口商品是劳动力密集型的,而竞争性进口重置品(competitive import replacement)则为资本密集型,该发现同 H—O 理论的预测恰好相反,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研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In 1953, with the help of Input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