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自在之物
释义

自在之物【德】

Ding an sich

译文来源

[1] McLellan, D. Marxism after Marx: An Introduction [M]. Translated by Zhang Yibing.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998:36.
[2] Zhang Yibing. Back to Marx: Changes of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s [M]. Göttingen: Uinversitätsverlag Göttingen, 2014: 160.
[3] Ding an sich.via:http://www.dictionary.com/browse/ding-an-sich

定义

亦译“物自体”、“物自身”、“物如”、“真如”等。表示自行存在的物。在西方哲学史上,早在古代就有人开始研究自在之物与出现于人们认识中之物的问题。到了17—18世纪,进一步提出了人们的认识能否理解自在之物的问题。马勒伯朗士认为,神能洞察自在之物。莱布尼茨认为自在之物即单子。洛克认为物自体即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是不可认识的。1785年,德国门德尔松在《晨更》一书中开始使用“自在之物”与“为我之物”两词。在康德哲学中,自在之物与“现象界”相对,有三种不同的含义:(1)指外在事物,在其认识论中常用,意思是在人认识外界事物时,先由这些事物刺激人们的感官而产生杂乱的印象与观念,然后由感性形式与知性范畴加以改造而形成现象界,人只能认识现象界,而对自在之物则不可知。(2)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辩证论部分中认为理性所试图达到的三个理念:一是一切精神现象的最高的最完整的统一体“灵魂”,二是一切物理现象的最高的最完整的统一体“世界”,三是以上两者的统一“上帝”。三者是无条件的全体的统一。但人们对这些事物的统一仍然用知性的有限概念去认识,因而理性本身陷于二律背反和谬误。以此说明自在之物存在于现象的彼岸,并不具有经验材料,不能形成知识,但可以通过伦理学思想而达到对它的假设。(3)指与本体意义相接近的极限概念,见于《纯粹理性批判》知性理论中论述本体与现象的对立部分。这种用法强调自在之物的不可知性质,认为人的认识到此为止,不能超过这个极限,极限之内是现象界,可以认识,超越这个界限,即自在之物,人不能认识。从这个意义提出本体概念,作为对自在之物的另一种表述。辩证唯物主义承认自在之物,但否认自在之物与现象之间有不可逾越的界限,恩格斯指出,对自在之物不可知的学说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5页)。(金炳华,2003:6)

定义来源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例句

1. 康德主义的观点在两点上具有吸引力:首先,康德的学说认为,“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我们不能摆脱我们的思想强加于世界的种种范畴,这便使得任何唯物主义都带上了极端唯心主义的色彩。——《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2008:31

1. 

2. 众所周知,古典意义上的哲学现象学问题发端于康德,它承接了休漠的经验怀疑论。外部世界在康德那里一分为二:其一是由先天综合判断建构的感性经验的现象世界;其二是康德那个先天综合判断的逻辑构架本身被神化的自在之物。——《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2009:214

2. 

3. 同年10月16 – 18日,《维干德季刊》1845年第3卷出版,其中登有鲍威尔(Bruno Bauer)的文章《路·费尔巴哈的特点》。在该文中,鲍威尔直接批评费尔巴哈并没有使自己与黑格尔真正界划开来,因为他的“类”和人的本质实际上都是某种超验的神圣的东西,所以费尔巴哈的类本质还是黑格尔的绝对、康德的自在之物、基督教的上帝。——《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2009:390

3.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从认识与对象的关系角度看,实践就是“自在之物”。——“论实践就是‘自在之物’”,载于《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on and object indicates that practice is “thing-in-itself”.

例句 2:
尼采通过透视论超越了传统的表象论,并因此成功地消解了表象的对立面,即自在之物,从而废除了关于自在之物的真理,即形而上学。——“超越形而上学——尼采透视论研究”,载于《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Nietzsche goes beyond traditional representationalism by his perspectivism, and therefore he successfully deconstructs representation's counterpart: thing in itself. So Nietzsche abolishes the truth about thing in itself: metaphysics.

例句 3:
“自在之物”是否可知,一直是困扰现今哲学家甚至普通人的问题。如果它不可知,那么我们只能满足于现象界的知识。但这对于具有理性的人类来说实在是一种困扰,因为理性的本性就是追求无限。那么不可知的自在之物也承受不起康德所给予的赞美:确定人类认识能力的界限,为信仰留下地盘。这样的“自在之物”是一个完全的空虚,甚至连我们的一场梦都不如。——《黑格尔对“自在之物”的批评》,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Kant puts thing-in-itself under two perspectives, i.e. the speculative perspective and non-speculative pespective, both of which have positive significances in epistemology.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