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图式论(又作图型论) |
释义 | 图式论(又作图型论)【德】Schematismus译文来源[1] via: http://dict.cnki.net/dict_result.aspx?searchword=%u56FE%u5F0F%u8BBA 定义图式论亦译“图型论”。德国康德关于把先天范畴与感性材料相结合方式的理论。康德认为知性范畴与感性材料是不同质的,必须寻找一种东西将这两种不同质的东西结合起来,便是时间。时间是直观形式,与感性相联系的,同时知性活动也发生 于时间之中,也是主观的活动形式。以时间的图型来分析范畴,则单一性、多数性、全体性是同样部分的时间单位的累积,即一个时间单位、多数时间单位、全部时间单位。实在性是充满的时间,否定性是空虚的时间,限定性是完了的有限时间。实体性是时间中的实在的东西的特性,经验上的确定的预先假定,一切均变为它常驻的表象。因果性是时间上的一个实在的东西的存在为另一个所跟随,各种确定性的有规则的先后秩序。交互性是时间内实体在属性上的交互作用、实体的一个确定性与另一个确定性的并存。可能性是有时的存在与形式相适合。现实性是某一时间的存在,某个空间中的存在、具有质料的存在。必然性是无论何时的存在,它不得不存在,既有质料,又有形式。认为图型必与范畴相一致,因而图型也限制范畴,没有图型,范畴也不能形成知识,即质料对形式也有决定作用。图型只是现象的图型,而非自在之物的图型,它是通过想像的综合作用把直观中的统一性与范畴的统一性结合起来,归结为统觉的统一性。康德的图型论具体说明他所设想的感性知识如何过渡到知性的知识。纯粹知性的原理是知性对经验进行综合的具体说明,即图型的具体运用。这种原理分为直观的公理、知觉的预定、经验的类比、思维的公准四种,对批判哲学的认识论作了详细的说明(金炳华,2003:10)。异质的范畴与现象的连接必须有一个中介即图型,借此,范畴才能真正应用于现象;先验图型是从感性向知性过渡中主体的综合能力或先验想象力的产物,它不同于形象或图像;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是时间,因为只有时间既与范畴同质又与现象同质,十二组范畴各有对应的图型;康德图型说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于整个康德知识体系建构、对于历史上一般与个别联系难题的独特解决以及对现代认识论的重大贡献三个方面(吴国栋等,2007:63)。康德图型说开辟了关于认知结构问题研究的先河,对于认识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定义来源[1]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