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思维经济原则(又作费力最小原则) |
释义 | 思维经济原则(又作费力最小原则)【德】Prinzip der Denkökonomie译文来源[1] Lenin, V. I. Lenin Collected Works (Vol. 9) [M]. Moscow: Progress Publishers, 1977: 28. 定义马赫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马赫主义创始人阿芬那留斯称它为“费力最小的原则”。首先由马赫在《功的守恒定律的历史和根源》(1871)中提出,后来他在《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1883),《感觉的分析》(1886)中进一步阐述了思维经济原则。马赫在研究科学家著作时声称:“……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都选择那种最简单、最经济、最近便的手段” (马赫,转引自全增嘏,1985:466)。“这样我就逐渐习惯于把科学研究的精神活动看做是经济的活动,把科学工作看作是经济工作”(马赫,转引自全增嘏,1985:466)。思维经济是科学的主要任务,思维经济原则就是“事实的经济陈述”,即人们在思维中研究事实时,只研究其中对我们比较重要的那些方面。语言、数学、科学知识本身就具有思维经济的功能和性质,在人们现实生活中,语言、数学和科学知识的运用,可以避免与某些经验的直接接触的麻烦,这就节约了思维的消耗、遵循了思维经济原则。他在论证科学的目的时指出,科学的任务就是简捷地、经济地描述感觉经验的事实,而不是运用逻辑思维去发现感觉经验的客观依据,这样就用思维中对事实的模写和预测代替了经验。另外人的生命短暂,记忆能力有限,在这些条件下,一切有价值的知识只有通过思维经济原则才能得到。可以把科学看成一个最小值的问题,就是对于事实用最少量的思维上的消费,作出尽可能完善的陈述。马赫还把思维经济原则作为评价知识优劣的标准,一种科学知识包括概念、定律、理论等,越简单明白,越能节约思维,运用起来就越能节约经验,越真实。思维经济原则作为一个科学知识的方法论原则、符合科学研究中的简单性原则具有一定合理性,但马赫把思维经济原则作为认识论的基础,将经验之外的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等都以不符合思维经济原则的理由排除掉是错误的(程志民,江怡,2003:257)。这个原则实质上是对物质实体及其因果性的抛弃,这样的“经济”不过是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把物质“逐出自然界”谬论的翻版。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认识论的基础只能是实践,人的思维只有在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才是“经济的”,而实践则是衡量这个正确性的准绳。思维经济原则是一个先验的原则。它继承了康德的唯心主义先验范畴的理论,在经验之前、认识之前设想出一个什么原则,然后从外面强加在经验和认识之上。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部著作中,对“思维经济原则”这一唯心主义的理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指出它不是“马克思主义倾向”,而是“企图在新的伪装下偷运主观唯心主义”。为了“思维经济”,物质和因果性都被废弃了,结果“感觉成了没有物质的感觉,思想成了没有头脑的思想”。(列宁,1988:173)科学的真理性不是取决于科学原理本身使思维经济到什么程度,而是取决于它们是否同客观世界相符。“思维经济原则”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中流行。 定义来源[1] 全增嘏.西方哲学史[M].上海文化出版社,1985. 例句1. “物质一旦被逐出自然界,就会带走很多怀疑论的和渎神的看法,带走无数的争论和纠缠不清的问题<马赫在19世纪70年代发现的“思维经济原则”!1876年阿芬那留斯发现的“哲学——按照费力最小的原则对世界的思维”!〉,这些争论和问题使神学家和哲学家如坐针毡。物质使人类费了那么多无谓的劳动,因此,即使我们提出来反驳物质的那些论据没有被认为是有充分说服力的(而我则认为它们是十分清楚的),我还是相信,真理、和平和宗教之友都有理由希望这些论据被认为是这样的。”——《列宁全集(第十八卷)》,1988:19-20 1. 2. 可见,把这个著名“原则”引入哲学的这两部主要著作都贯穿着唯心主义!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真的把思维经济原则当作“认识论的基础”,那么这个原则只能导致主观唯心主义,不能导致其他任何东西。——《列宁全集(第十八卷)》,1988:174 2. 3. 唯心主义者冯特根据这个“思维经济原则”,很恰当地把马赫叫作“翻了一个面的康德”(《系统哲学》1907年莱比锡版第128页)。在康德那里是先验和经验。在马赫那里则是经验和先验,因为思维经济原则在马赫那里实质上是先验的(第130页)。——《列宁全集(第十八卷)》,1988:176 3.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