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学辩证法 |
释义 | 人学辩证法【英】anthropological dialectic; humanist dialectic译文来源[1]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186. 定义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萨特首先使用了“人学辩证法”这一概念,用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意指把自然界排除在外的所谓人的“行动的逻辑”。人学辩证法是他晚年重要著作《辩证理性批判》的核心内容,在这部著作中,他对人学辩证法作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多人学思想、观点颇具启发性意义(北京大学哲学系,1993:133)。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个人的实践是辩证法的基础。指出,辩证法就是个人实践,辩证法不是人以外的对象所固有的规律和属性,而是人的实践的过程的结果。但是,这个实践又以个人的实践为前提。如果人们不想把辩证法重新变成一种神的法则和形而上学的宿命,那么,就必须承认它是来自一个个的个人,而不是来自人们所不知道的超个人的集合体。“个人主义”和实践性是人学辩证法的两个首要的规定性。(2)总体化构成辩证法的实质性内容。所谓总体化,简单地说就是发展着的,在人的活生生的具体活动过程中实践的综合统一。总体化之所以构成辩证法的实质,这与萨特对辩证法的特殊理解有关。他认为“辩证法本身说来是实践的发展,至于实践本身,如果没有需要、没有超越、没有计划,则是不可设想的”(萨特,1963:171)。在萨特的理解中,历史性、主体性和能动性同时是辩证法是的特征和总体化的特征。总体化过程是辩证法的现实化,在人的实践、历史的过程中规定着辩证法的内容。“人们倘若立足在总体化的观点上,那么,每一条所谓辩证法的规律就会找到一种完全的可理解性”(萨特,1976:45)。(3)否定自然辩证法。由于萨特从历史性和主体性的原则出发理解辩证法,必然把自然界的辩证法排除在他所理解的辩证法之外,因为按照他的理解,自然界只是被动的客体(奚广庆,1992:4),不可能完成总体化的过程。所谓自然辨证,萨特认为只是恩格斯加于自然界的,因而不是真实的(奚广庆,1992:5)。萨特的人学辩证法实质是纯主观的。而且他否认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辩证法,指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人的”哲学,存在“人学空场”,并竭力企图用他的存在主义人学去填补这块“人学空地”。 定义来源[1]北京大学哲学系.唯物辩证法问题的再探讨——第二次中日唯物辩证法研讨会论文集[C].人民出版社,1993. 例句1. 我曾指出,马克思这里的思想中已经出现了从人学主体辩证法向客观的历史辩证法的无意识过渡!这是一种人本主义异化史观的无策略的解构。——《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2009:311 1. I have already pointed out that Marx’s thinking at this point had already begun to manifest an unconscious transition from a humanist subjective dialectic to an objective historical dialectic. This is the non-tactical destructurization of the humanist estrangement conception of history. -Quoted from Back to Marx: Changes of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s, 2014: 238.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