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鉴赏的二律背反 |
释义 | 鉴赏的二律背反【德】Antinomie der Geschmacks译文来源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修订本)[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632. 定义德国康德用语。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对于审美现象内在矛盾的概括表述。主要指揭示审美活动规律的两个相反命题都可成立。具体内容:(1)正题¾¾鉴赏不基于诸概念之上,否则即可允许人对它加以辩论(通过证明来确定);(2)反题¾¾鉴赏判断基于诸概念之上,否则,尽管它们(指对同一对象的审美判断)之间有差异,也不能争论。对此,康德的解决方法是,赋予正题和反题中的“概念”一词以不同的意义。正题里的“概念”是“规定的概念”,即规定对象是什么、合于什么规律的知性概念,反题里的“概念”是“非规定的概念”,专门指康德哲学中思维超感性事物(意志自由、灵魂不死、上帝存在等)的理性提供的观念,这种理性观念自身不能被规定,不能服务于认识,也没有一个直观与之完全相符。这样两个命题可并行不悖,鉴赏的二律背反表面被证明得以成立(金炳华,冯契,2001:632)。“康德认为,个体感性的审美判断(审美一词也有‘感性’的意思),也就是对于单纯的感官快感和不快感的判断,不是辩证的,这类判断即使不一致,也没人去争论。甚至真正的鉴赏判断,如果不要求别人赞同,不企求普遍性,也不是辩证的。实际上没有人想使自己的日常审美经验成为普遍法则。因此康德才说,‘一个应是辩证的判断力,必须首先是理性化的(宗白华先生把vernunftelned一词译为‘议论的’,恐不太容易理解,似应译为‘理性化的’或‘理智化的’)’。所谓‘理性化的’,就是指判断力超越个体感性直观对鉴赏进行理性认识时的情况。康德还认定二律背反不存在于鉴赏活动自身,仅存在于我们对鉴赏的批判中,必涉及到鉴赏的先验原理时才有二律背反,正如纯悴理的二律背反产生于人类理性而非产生于客观世界一徉。鉴赏判断的二律背反实为判断力的二律背反,是判断力的辩证法”(拓跋天石,1996:41)。康德的鉴赏的二律背反思想中二律背反的形式引进了辩证的观点,是具有启发意义的遗产。 定义来源[1] 拓跋天石.关于鉴赏判断的二律背反[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6(5). 例句1. 分工是经济进化的第一个阶段,分工本身是经济学的二律背反。第二个阶段是机器,机器是分工的对立物。第三个阶段是竞争,竞争是经济的调节,并为价值构成所需要。在此,蒲鲁东批评共产主义取消竞争,他认为问题不在消灭竞争,而在于使竞争得到平衡和监督。第四个阶段是垄断,由于垄断,人类才占有了地球。第五个阶段是警察或捐税。——《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2009:479 1.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