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消极理性) |
释义 | 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消极理性)【英】dialectical reason译文来源[1]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43. 定义德国黑格尔用语,指理性认识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将知性的规定消解为无”的认识阶段,它是知性到积极理性的过渡阶段。黑格尔赞赏康德把思维过程明确区分为知性和理性的作法,并认为这是近代哲学的一个重大进展,指出:“逻辑思想就形式而论有三个方面:(a)抽象的或知性(理智)的方面;(b)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的方面;(c)思辨的或肯定理性的方面”(黑格尔,1980:172)。黑格尔认为辩证法原则被知性孤立地单独地应用时,就形成怀疑主义,即单纯的否定。但辩证思想不是单纯的否定。黑格尔指出,思维首先是知性的思维。知性对它的对象进行分离和抽象,赋予它的内容以普遍的形式,形成知性的规定性,并且“坚持着固定的规定性和各规定性之间彼此的差别。以与对方相对立”。无论对于理论还是实践知性都是不可缺少的必经阶段,没有知性便不会有思想的坚定性和精确性。但是知性规定都是些有限之物,当思维继续前进时,这些有限的规定就会由于自身的辩证法木性,即自身的否定性,而超出自身,扬弃自身,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就是说,对于任何一种知性规定,人们总是可以提出一个正相反对的观点来,并能得到具有同样的必然性的论证。这就是辩证的否定理性了。黑格尔认为,知性认识总是有限的,而理性概念则是无限的。由有限的知性过渡到无限的理性,必须经过否定理性这一环,借助于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力量(尹瑜新,1984:97-100)。 定义来源[1] 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 例句1. 在他看来,康德在“破除绝对的直接知识幻想”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中,以二元论的方式试图避免现象与本质、有限主体与无限知识的矛盾,通过对经验主体的现象界限定和自在之物的彼岸悬设,辩证法是在芝诺式的辩证理性的语境中被遭遇的。——《文本的深度耕犁:后马克思思潮哲学文本解读》,2007:31 1. In his opinion, Kant, in the Copernican revolution of “destroying the illusion of a immediate knowledge of the Absolute”, attempts to use Dualism to avoid the contradiction of appearance and essence, and of finite subject and infinite knowledge; by circumscribing the phenomenal of the empirical subject and suspending the thing-in-itself of that-world, dialectics is confronted in the context of Zenonian Dialectical reason. -Quoted from A Deep Plough: Unscrambling Major Post-Marxist Texts From Adorno to Zizek, 2011: 55.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