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国家【英】
the culture-state; the culturestate
译文来源
[1] 陈泽环.追寻文化国家和文化人类的理想[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13.
[2] Rundle G. The Culturestate [J]. Meanjin, 2010, 69 (2). via: 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7ea59e7ea26288e2e6b6aee86c429a9a)&filter=sc_long_sign&sc_ks_para=q%3DThe+Culturestate&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ie=utf-8&sc_us=10094250654543607212
定义
文化国家是民主社会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政策与理论实践。“文化国家”这一概念最早由社会党国际主席勃兰特在社会党国际十七大开幕词中提出来的。文化国家的内涵是将法治国家同福利国家结合在一起,形成以文化和教化为主导的社会。社会党人认为,文化必须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文化国家就是要求人们创造一种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和睦共处的新文化,就是按照人权和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在民主化和多元化的条件下,为在精神上得到发展和在文化上逐渐形成完整的个性开辟道路。民主社会主义者用“文化国家”、“福利国家”和“人民国家”等来界定他们所理解的国家性质和社会功能,从而偷换了国家的政治属性和阶级实质,掩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性和专制性,成为美化和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修辞(金炳华,2003:1001)。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哥德斯堡纲领》中用文化国家对其国家观进行表述:通过民主思想同社会思想和法制思想的融合,国家应当成为从各种社会力量中吸取内容并且为人的创造精神服务的文化国家。这种国家观认为,人的生命、尊严和良心是高于国家之上的。国家应当为每一个人在独立的自我负责和履行社会义务的过程中得以发展自己的个性创造先决条件。公民的基本权利不仅应该保障个人在国家面前享有自由,而且还应该作为组成社会共同体的权利来参与奠定国家的基础(庞元正等,2001)。施韦泽对文化国家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文化国家一般指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和人的社会化(社会关系和组织)进步程度的国家,与所谓“未开化”国家相对。当然,尽管文化国家要有一定的发展程度,要有一定的组织性管理,但这一切还不是文化国家的真正本质。在面对近代西方殖民侵略的罪恶时,施韦泽就极为沉痛地自责:我们的国家不是文化国家,而是强盗国家。由此,施韦泽提出了其关于文化国家的第二种含义,也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含义:“理想国家”、道德国家,即按照文化的伦理本质建构起来的国家(陈泽环,2013:73-74)。
定义来源
[1]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2] 庞元正,丁冬红,杨信礼,冯鹏志.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新词典[Z].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3] 陈泽环.敬畏生命 阿尔贝特·施韦泽的哲学和伦理思想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施韦泽的文化哲学和伦理学虽然主要是一种个人伦理和宇宙伦理,但毕竟还包括着重要的社会伦理维度。这一社会伦理维度集中地体现在他关于文化国家和文化人类的理论研究及对其不懈追寻的实践之中。——“追寻文化国家和文化人类的理想——施韦泽‘文化哲学’的社会伦理维度”,载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Schweitzer’s cultural philosophy and ethics is an individual and cosmic ethic. But it also includes social ethical dimension, which is mostly reflected in his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cultural country and cultural human and in his practice of relentless pursuit.
例句 2:
战后初期的日本,上至天皇、政治家,下至文化精英、社会舆论,文化国家成为战后日本国家重建的理想社会形态而受到广泛推崇。——“盟军占领时期日本社会的文化国家构想研究”,载于《日本研究》2016年第2期
In the early stage of Allied Occupation, Culture Power was regarded as the ideal social pattern of reconstruction, and widely respected by from Emperor, statesmen to cultural elites, mass media.
例句 3:
区分对文化国家的归属性认同和对政治国家的赞同性认同有助于我们明晰有关香港人的国家认同问题的困惑,也为当前开展国家认同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两类国家认同的分殊、整合与教育——以香港人的国家认同问题为中心”,载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Distinguish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dentity based on belongingness to a cultural nation and the identity based on approving to a political nation could not only help us to clarify confusions on Hong Kong people’s issue on national identity, but also provide national identity education with a useful appro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