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市民道德 |
释义 | 市民道德【英】civic virtue译文来源Zhang Yibing. Back to Marx: Changes of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s [M]. Göttingen: Universitätsverlag Göttingen, 2014: 292. 定义一种特殊的人群道德类型,指居住在同一城市的市民所应有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西方传统道德哲学强调国家与人的规律的终极意义。黑格尔曾指出:“一个人之作为公民才是现实的和有实体的,所以如果他不是一个公民而是属于家庭的,他就仅只是一个非现实的无实体的阴影”(黑格尔,1996:10)。在他的《法哲学原理》中,“市民社会”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很强思辨色彩的过渡性质的伦理实体。这一实体否定了家庭伦理实体的自然质朴性,但还没有达到民族国家的伦理实体意义。市民道德源于西方市民社会,而西方市民社会产生于欧洲中世纪的自治城市,在17世纪,市民社会是指人们生活在政府之下的一种状态,是与自然状态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在18世纪,市民社会则是指一种社会。18世纪黑格尔以英国资本主义经济为模型,首次系统的使用这一概念。在市民社会中,占优势地位的会在政治国家里得到体现,如政治国家的道德,必须包含市民社会的道德,甚至是市民社会道德的体现,市民道德对专制道德的抗衡和对抗是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功效。西方市民道德是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中形成的,市民社会道德对追逐个人私利的认同与它所宣扬的特殊原则是相辅相成的。黑格尔指出:“市民社会是个人私利的战场,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同样,市民社会也是私人利益跟特殊公共事务冲突的舞台”(黑格尔,1961:309)。在市民社会中没有约束的特殊到的如果获得了全面发展和伸张的权利,就必然会导致道德沦丧与社会秩序的混乱(梁启俊,2010:24-25)。而在现代社会,市民道德是市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其道德也有着自己的特殊规定性。市民道德既具有社会公德的属性,又具有特殊人群道德的基本特质。基本的要求是市民应当对其所生活的社会共同体和空间场所负道义上的责任,自觉地将自己同所生活的社会共同体和空间场所联系起来,维护城市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城市机体的有效运转,美化、净化和完善化自己生活的城市环境。市民道德包含了市民的知识道德、文化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习俗道德,反映着市民的道德修养、道德价值趋向和道德境界。在现代化建设新的形势下,加强市民道德的教育、修养和建设,对于城市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朱贻庭,2002:33)。 定义来源[1] 梁启俊.传统仁爱思想与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市民道德建设[D].青海:青海师范大学,2010. 例句1. 在施蒂纳看来,从神学到黑格尔再到费尔巴哈,不过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圣精神变成了‘绝对观念’。这一绝对观念又以多种变迁产生出人类爱、合理性、市民道德等等各种观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2009:378 1. In Stirner’s opinion, the transition from theology to Hegel to Feuerbach is nothing but the chronological movement of time, where holy spirit becomes the ‘Absolute Idea.’ Here, after “manifold reactions,” the Idea splits into “philanthropy, reasonableness, civic virtue, etc.” Fundamentally speaking, these are but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of the same logic. -Quoted from Back to Marx: Changes of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s, 1989: 292.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