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通种论
释义

通种论【英】

theory of the communion of genera

译文来源

[1] 金炳华.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457.
[2] SOPHIST by Plato. via: http://www.sacred-texts.com/cla/plato/sophist.htmc

定义

古希腊柏拉图后期在《智者篇》中提出的一种理论。通种,英文中一般译作kind或class,即“种类”。实际上,通种是指最具普遍性的那些概念。柏拉图在《智者篇》里提出了寻找最具普遍性的那些通种之间的结合的任务,并且作了初步的演示(俞宣孟,2005:274)。柏拉图认为“动”和“静”彼此对立,“动”不是“静”,“静”不是“动”;“存在”既不是“动”,也不是“静”,但它既可以与“动”相结合,也可以与“静”相结合。“同”和“异”也是彼此对立的,但任何一个“种”都是“同”于它自己,而和其他的“种”相“异”的。“动”和“静”都是“同”于它自己,又彼此相“异”,所以,“动”和“静”各自可以与“同”和“异”相通。在这点上,“动"和“静”有共同点,它们也可以彼此联系。这样,“存在”、“动”、“静”、“同”、“异”五个“种”之间,都彼此区别,又互相联系。 “非存在”是“异”于“存在”的另一事物,并不指“存在”的反面。因此“非存在”丝毫不比其他东西缺少存在性,“非存在”存在着,是许许多多存在中的一类(谭鑫田,1992:478)。“非存在”和“存在”是相通的。这种“非存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总的说来,通种论所揭示的理念间的分有状况比较单薄,远不够充实。原因在于《智者篇》目的在于解决谬误问题,逃避智者的诘难。通种论只是达到结论的论证手段。但是,通种论的成就是伟大的。它最终确立了理念间的互相分有,确立了对立的理念之间的统一关系(盛晓明,1989:64—65)。柏拉图的“通种论”和他原来的理念论相比,更接近于辩证法。

定义来源

[1] 俞宣孟.本体论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 谭鑫田.西方哲学辞典[Z].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3] 盛晓明.古今西方哲学教程[M].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柏拉图的“通种论”也是在这个基础之上修改发展而来的。“一”与“是”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对后来的哲学家产生了启示作用。——“论《巴曼尼得斯篇》中‘一’与‘是’的辩证关系”,载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Plato’s theory of the communion of genera is also modified and evolved on this basi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one” and “to be” also had inspiration on the later philosophers.

例句 2:
柏拉图在晚期重要对话《智者篇》中提出他的通种论,这标志着其辩证法的完成阶段。比照前中期著作,《智者篇》辩证法意味着对巴门尼德的否定和对赫拉克利特的继承。——“论《智者篇》辩证法对赫拉克利特的继承”,载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Plato produced the theory of the communion of genera in his late important dialogue, Sophist, which marked the completion of his dialectics. Compared with his early pieces, it refers to the denial of Parmenides and inheritance of Heraclitus.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7: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