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不完全符号 |
释义 | 不完全符号【英】incomplete symbol译文来源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21. 定义英国罗素用语,指摹状词短语(冯契,徐孝通,2000:66)。罗素运用弗雷格思想进行哲学分析,创造了摹状词理论。关于摹状词,罗素在《哲学问题》中的定义为:指任何具有“一个如此这般(a so and so)”或“那个如此这般(the so-and-so)形式的短语”,称前者为“非限定的”摹状词,后者为“限定的”摹状词。根据摹状词理论,逻辑命题的主项是专名的指称物,该指称物就是该专名的意义;摹状词不是专名,而是一个不完全的符号,因此它不代表任何命题主项。它的逻辑作用和谓词一样,只是表示某种性质(方环非等,2013:82-83)。罗素认为像“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等等这样的“不完全符号”,因为它不直接指称某个特定的个体,它没有给它所指示的事实成分命名,因而它不具有独立的意义,只有在上下文中才能确定其独立的意义,即确定其所代表的对象。与专名不同,摹状词短语或不完全符号不是一个指称某个特定对象的简单符号,而是一个用以描述对象的特征的复合符号,即一个具有内部结构的符号,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本身具有字面意义,描述了对象的某些特征。例如,“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这个不完全符号不直接指称某个特定的个体,不具有独立意义,但它描述了某个个体的某种特征(冯契,徐孝通,2000:66)。 定义来源[1] 冯契,徐孝通.外国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