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生产力 |
释义 | 生产力【德】Produktivkräfte译文来源[1] Mao Tse-tung. Selected Works of Mao Tse-tung (Vol. 1) [C]. Pek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65: 18. 定义即社会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表示在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物质转换关系,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时发挥出来的生产能力(王国炎等,1993:128)。广义指人控制和改造自然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潜在的和现实的各种能力的总和。狭义指体现于生产过程中人们控制和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通常在后一种含义上使用。最初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亚当·斯密《国富论》第一篇的标题即为《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生产力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使用,首见于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金炳华,2003:304)。生产力的要素包括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和具有相当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前者作为生产力的物质要素或客观要素,后者作为生产力的人的要素或主观要素,二者在生产过程中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控制、征服和利用自然的总体能力(许征帆,1987:255-256)。在所有的生产力中,劳动工具被认为是在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的成分,因为工具的改进总是促成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决定着社会的水平和性质(约·维尔钦斯基,1988:558)。“在劳动资料中,机械性的劳动资料(其总和可称为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比只是充当劳动对象的容器的劳动资料(如管、桶、篮、罐等,其总和一般可称为生产的脉管系统)更能显示一个社会生产时代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马克思等,1972:204)。在当代,科学发展对生产力有重大作用。劳动资料是一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现代化的劳动资料,如电子计算机等在生产中的作用,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随着科学的发展,物质的物理的、机械的、化学的属性被不断发现,劳动对象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而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则与一定的科学知识水平相联系,科学知识水平越高,劳动技能就越强。随着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生产力的进步也愈来愈快(卢之超,1993:730)。马克思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经典著作导读》编写组,2013:14)。邓小平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1993:274)。江泽民指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江泽民,2006:27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生产方式,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主要的决定性的因素,又是生产方式中最活动、最革命的因素,它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发展,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从根本上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许征帆,1987:256)。 定义来源[1] 王国炎,卫小周,李国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例句1. 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991:8 1. 2.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毛泽东选集(第二卷)》,1991:625 2. 3. 只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没有新的阶级力量,没有先进的政党,因而这种农民起立和农民战争得不到如同现在所有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样,就使当时的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总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和贵族利用了去,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毛泽东选集(第二卷)》,1991:625 3.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