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活的形象 |
释义 | 活的形象【德】lebendige Gestalt译文来源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572. 定义德国J.席勒用语。指感性生活和理性形式(形象)的统一,用以表示现象的一切审美特性或最广义的美的概念。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J.席勒认为人有三种冲动:感性冲动、形式冲动(理性冲动)和游戏冲动。三种冲动各有对象。游戏冲动的对象就是活的形象,它把前两种冲动的对象,即生活和形象统一起来。生活指现象的质料,是客观的、感性的外在物质方面;形象指形式和思维能力的关系,是主观的、理性的内在精神和生命力方面。“只有当某物的形式在我们的感觉里活起来,而它的生活从我们的知性中取得形式时,才是活的形象”。大理石无生命,被艺术家雕琢之后却可以变成活的形象。活的形象实现了感性和理性、内容与形式、有限和无限、必然和自由、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使人由受限制的单纯的感性状态或理性状态上升到自由的审美状态(金炳华,冯契,2001:572)。反思席勒人性和谐美,是否对于今天的唯美主义的泛审美化能够带来改善,这一点是值得思考的。并且,席勒美学的形式是生命的核心和生命构成形式的内容这一深刻的人性和谐美思想,对于人类走向更完善的人格是否有积极的作用,这一点也是值得探讨的。 定义来源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例句1. 现实哲学戏法中的活的力量就这样轻易地越过了最不容易通的障碍,而如果读者认为,他听了以后并没有比以前更聪明一些,那末杜林先生就这样回答他,不能这样轻易地对待这件事,因为“在理解集体意志的作用时,最微小的错误都会毁灭个人的主权,而这种主权正是唯一能从中引伸出真正权利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1973:340 1. 2. 因此,对哈拉韦的一些批评者来说,女性主义也是如此,她们抱怨说赛博人将会创造一种“没有女人的女性主义”的状况。这并不是哈拉韦将要回避的一种状况。正如她在其地方所评论的那样:人类是现代主义的形象;这个人类具有通用的面孔和普遍的体形。人类的面孔就是男人的面孔。女性主义的人类必须是另一个样子、另一种姿态;但我相信,我们必定会拥有女性主义的人类形象。他们不能是男人或女人,不可能是历史叙述所展示通用普遍的人类。—— 《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2011:216 2.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