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别尔嘉也夫 |
释义 | 别尔嘉也夫【英】Nikolai Alexandrovich Berdyaev译文来源[1] McLellan, D. Marxism after Marx: An Introduction [M]. Translated by Zhang Yibing.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998: 81. 定义别尔嘉也夫(Nikolai Berdyaev,1874-1948)亦译作“别尔嘉耶夫”、“贝加也夫”。别尔嘉也夫是俄国著名的哲学家,“新基督教”的创始人。1874年生于基辅,曾在基辅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1900至1903年,因参加学生运动遭流放;1919年,在莫斯科创办思想文化自由学院;1920年,获得莫斯科大学哲学教授席位;1922年,被驱逐出境;1923年,在柏林创建宗教哲学学院;1925年,在巴黎创办哲学刊物《路》;1940年,《路》停刊。别尔嘉耶夫曾是马克思主义者,后彻底转向宗教信徒。别尔嘉耶夫所持的是基督教末世主义立场,其神学思想突出基督教人类学和上帝道成肉身的理论,强调主体意义,具有新正统主义思想特色和存在主义理论倾向。曾基于康德哲学和哲学人类学的思考来探究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不只是“神性象征”或“神之创造”的参与者,而且还体现其“与神不同”之处,具有永恒意义。神启作为“人的神话”使神智学以人的起源与发展学说来表述自身,展示一种趋向“超生命、超自然、超存在和超神性的运动”。提倡一种“与神不同的伦理学”,认为它在一种“与神不同”的历史中描述着“人之起源与发展过程的时代,及其在神之生命中的内在时刻”。强调人的伟大在于其在精神世界中所占的地位及其神圣创造能力,宣称“现代史的矛盾”将预示着一个“神人创造”新时代的来临,人在这个时代中可使世界重新充满活力。其理论表述多采用神秘性表现方式,而忽视逻辑性与合理性。主要著作有《新宗教意识和社会理论》、《自由哲学》、《创造的意义》、《新的中世纪》、《人在当代世界中的命运》、《神的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自由精神的哲学》、《论人的命运》、《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等(金炳华,2003:736)。 定义来源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例句1. 同样,俄国社会民主党在这个时期,嗓子也发生了变化,它发出一种假嗓,这种假嗓一方面出自司徒卢威和普罗柯波维奇、布尔加柯夫和别尔嘉耶夫等先生的著作,另一方面出自弗·伊—申和尔·姆、波·克里切夫斯基和马尔丁诺夫的著作。——《列宁全集(第六卷)》,1986:172 1. And so, in this period, the voice of Russian Social-Democracy began to break, to strike a false note—on the one hand, in the writings of Messrs. Struve and Prokopovich, of Bulgakov and Berdyaev, and on the other, in those of V. I-n and R. M., of B. Krichevsky and Martynov. -Quoted from: Lenin Collected Works (Vol. 5), 1977: 518.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