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派主义
释义

中派主义【英】

centrism

译文来源

Lenin, V. I. Lenin Collected Works (Vol. 26) [M]. Moscow: Progress Publishers, 1977: 541.

定义

中派主义中派主义亦称“考茨基主义”。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思潮。因标榜站在左派和右派之间的中派立场,故称。代表人物为考茨基、希法亭、屠拉梯等。1891年,考茨基在起草《爱尔福特纲领》时,调和党内矛盾,不提无产阶级专政,淡化马克思对拉萨尔的批判。1899年,考茨基在《伯恩施坦和社会民主党纲领》中,一方面批判伯恩施坦主义,另一方面又对机会主义让步。1900年第二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讨论米勒兰事件时,他调和左派与右派的对立,起草了“橡皮性”决议,把社会党人参加资产阶级政府说成是策略问题,而非原则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提出“超帝国主义”论,公开为背叛社会主义行为辩护,成为社会帝国主义者。1918年,他在《无产阶级专政》中公开反对俄国十月革命,攻击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中派主义观点有以下内容:(1)在国家问题上倾向于机会主义,认为推翻现存国家及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出发点不是暴力革命,而是议会斗争和民主道路,反对打碎旧家机器;(2)主张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在资产阶级政府中力量足够强大时,推行社会变革,将资本主义改造成社会主义;(3)主张资产阶级民主,抹杀资产阶级民主的阶级实质,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污蔑无产阶级专政为专制和暴力;(4)否认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宣扬“超帝国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等。其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分三个时期:(1)形成时期。向改良主义投降,鼓吹“超帝国主义论”。认为资本主义会经历一个“超帝国主义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各国金融资本将联合起来共同剥削世界,从而可以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斗争,出现持久和平的“新纪元”。并认为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解决阶级冲突的武装斗争不再有存在的余地”,无产阶级应当通过“民主制度和人道主义”以取得议会多数的办法来夺取国家政权。(2)暴露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社会沙文主义作辩护。提出“什么样的势力或什么样的势力集团的胜利是更有利于国际无产阶级”的问题,认为在战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希望德国军队取胜,法国的党希望法国军队取胜,自然是“符合无产阶级的利益的”(见考茨基《国际主义和战争》)。(3)没落时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考茨基在同年11月发表的《布尔什维克的起义》一文中,对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持怀疑态度。1918年后攻击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为“恐怖主义”,提出“民主的方法”和“专政的方法”的对立,系统提出反对和否定无产阶级专政的修正主义理论(见考茨基《无产阶级专政》、《恐怖主义和共产主义》)。1923年后,随着第二国际的破产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分裂,作为中派主义的考茨基主义已不复存在。中派主义以马克思主义“正统派”自居,对国际工人运动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与危险性。(金炳华,2003:937)

定义来源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例句

1. 又如共产国际为了执行二十一项条件而要求同改良主义者和中派主义者划清界限这件事,在策略上无疑是有些不利的,因为这样就有意识地减少了共产国际“拥护者”的数量,并且暂时削弱了共产国际,但是,由于消除了共产国际内的不可靠分子,在战略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毫无疑问,这会巩固共产国际,加强它的内部团结,也就是说,会根本加强它的力量。——《斯大林全集(第五卷)》,1957:44

1. Or again. The Comintern’s demand for a dissociation from the Reformists and Centrists in conformity with the twenty-one conditions, undoubtedly involves a certain tactical setback for it deliberately reduces the number of “supporters” of the Comintern and temporarily weakens the latter; but it leads to a big strategic gain by ridding the Comintern of unreliable elements, which will undoubtedly strengthen the Comintern, will weld its ranks more closely, i.e., will enhance its power generally. -Quoted from J. Stalin Works (Vol. 5), 1953: 66.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普京的“中间道路”的理论渊源,包括俄罗斯思想、俄罗斯的中派主义思潮、第三世界的“中间道路”思潮和西方“第三条道路”思潮。——《普京的“中间道路”理论评析》,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The second part mainly analyses the theoretic resource, including the thought and centrism of Russia, the thought trend of both “middle course” of the “third world” and the west “third way”.

例句 2:
他针对第二国际内部出现的分歧,开辟了有别于“左派”与“修正主义”的“中派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路径,形成了其独特的民主理论。——《考茨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民主及其变革方式理论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In view of the internal disagreements within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Kautsky establishes the “centrist” way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left" and “revisionist” to interpret Marxism, thus forming his unique democratic theory.


例句 3:
第三,普京时代俄罗斯“第二次转型”在意识形态领域主要表现为从叶利钦时代的多元竞争到以中派主义为特征的主体意识。——《“第二次转型”与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Thirdly, in the field of ideology, `the second transition' in Putin's era behaves mainly a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luralistic competition to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marked by neutralism.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11: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