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绵延说 |
释义 | 绵延说【法】théorie de la durée译文来源[1] 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972. 定义法国柏格森用语。指在内心深处连绵不断的变化着的心理流。最初在《时间与自由意志》一书中提出。柏格森认为,由思想上清晰地存在着的感觉、表象、概念等组成的表层心理只是意识的外壳,有如河面上结成的冰,意识的真正本质是潜伏于冰层之下的心理绵延,唯有绵延才是“基本的自我”(金炳华等,2001:972)。也就是说,绵延是一条不间断的生命长河。绵延是世界的本质,而我们所见所闻的万事万物则是假象,都是由绵延派生出来的东西。因此,在柏格森那里,绵延有时就是上帝的同义语。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无法遏止的非理性的生命冲动或绵延发展而来的。生命冲动从一开始就有两个运动的方向。一个是勇往直前地向上喷发,这是生命之流正常的自然的符合生命规律的运动。这种运动产生了包括有意识的人在内的各种生命形态。另一个运动方向是向下的坠落,柏格森称之为生命之流的逆转,这是一种与生命规律相违背的阻止生命蓬勃向上发展的运动。这种运动产生不同层次的各种非生命的物质形态。在柏格森看来,绵延是世界的本质,但我们的语言无法真实的表述它,我们只能在生活中体验它。哲学要抓住的正是这个东西。科学研究物质世界,而形而上学主要研究精神。我们的精神、意识存在于时间世界里,它是不断创新,变化无穷的。哲学要认识真正的时间,必须从生命开始。对一个有生命之物来说,时间是它的生命的真正本质,是它的实在性的整个意义所在(张今杰等,2006:11)。因此,绵延或生命之流的本质特征是时间性。因为时间是不能间断也不能倒流的,这正是生命之流的本质。 定义来源[1] 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例句1. 柏格森,“这位仇恨僵化的一般概念的哲学家确立了对非理性的直接性的崇拜、对不自由中的至上自由的崇拜”,他将凝固起来的现实当作坏的东西打发掉,追求一种时间意识中的“绝对化的绵延、纯粹的生成”;而胡塞尔则创造出一种区别于抽象形而上学的“理解本质的方式”,这是一种“特定的精神经验,这种经验能在特殊中知觉到本质。”——《文本的深度耕犁:后马克思思潮哲学文本解读》,2007:15 1.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