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社会主义新人(又作“四有”新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
释义 | 社会主义新人(又作“四有”新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英】the new socialist citizens with lofty ideals; moral integrity; better education and good sense of discipline译文来源Jiang Zemin's Speech at the Meeting Celebrating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via: http://www.china.org.cn/english/features/35725.htm 定义是党为了提高全民族素质在新时期向全国青少年和全国人民提出的要求。1980年,在实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政策以后,邓小平同志及时告诫全党,要坚持共产主义的思想和道德,警惕资本主义思想的腐蚀,大力加强政治、思想和人生观以及共产主义道德的教育,并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提出:“要努力使我们的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使他们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从小养成守纪律、讲礼貌、维护公共利益的良好习惯。”这是首次提出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四有”新人的思想。1982年邓小平同志把“四有”新人作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指出:“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据此,党的十二大向全党正式提出使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的任务。1985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会议上再一次重申,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一定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并指出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最重要。5月,万里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新时代需要的人才,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应该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样的人才,才能成为新时代的主人和人民的公仆。党的十三大充分肯定了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重申要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要求,进一步努力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至此,“四有”新人作为培养新一代人的基本目标便明确下来,成为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任务(向洪,邓洪平,1995:436)。 定义来源向洪,邓洪平.邓小平思想研究大辞典[Z].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