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矛盾律 |
释义 | 矛盾律【英】law of contradiction译文来源[1] 金炳华,冯契.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579. 定义矛盾律亦称“不矛盾律”。传统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其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可能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个是假的。矛盾律的这一内容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不是非A,其中 “A”表示任一概念或判断,“非A”表示与“A”相反对或相矛盾的概念或判断,即对“A”的否定。例如,“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和“有些天鹅不是白的”是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它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可能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个命题是假的。矛盾律的逻辑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必须首尾一贯,不允许自相矛盾,即不允许同时断定一个思想及其否定都是真的。违反矛盾律的逻辑要求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因此,遵守矛盾律的要求,保持思想的前后一贯性、不矛盾性,是正确思维的一个必要条件。但遵守矛盾律的逻辑要求并不意味着否认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着的矛盾,也不意味着人们的思想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矛盾。矛盾律所要求排除的只是思维中的逻辑矛盾,而不要求排除、也不可能排除客观事物自身存在的矛盾及其在人们思想上的反映。在欧洲逻辑史上,亚里士多德最早明确地表述了矛盾律的基本内容。如:“对于同一事物的两个矛盾的命题(或判断)不可能同时都是真的。”等。在中国逻辑史上,《墨经》谓“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是争彼也。是不俱当。”说明“谓之牛”和“谓之非牛”作为互相矛盾的两个命题,不可能两者同时都是真的,实际上也表述了矛盾律的基本思想(金炳华,2003:579)。通常所谓的矛盾律曰:任何一个命题不能既是真的又是假的;通常所谓的排中律日:任何一个命题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这实际上只是二值逻辑的矛盾律和排中律。在二值逻辑中,命题的真值有两个:真和假。显然易见,矛盾律是说,任何一个命题至多有一个真值(不能同时有两个真值);排中律是说,任何一个命题至少有一个真值(不能没有真值)。这两个规律合在一起就是:任何一个命题恰好有一个真值;或者说,任何一个命题都具有唯一的真值(蒋永福等,2000)。由此可见,矛盾律和排中律是揭示命题真值的确定性的规律。 定义来源[1]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例句1. 在第八章蒲鲁东使用了一个非常吓人的标题:“人和上帝在矛盾律下的责任、或天命的解答”。蒲鲁东还在大肆鼓吹,“社会的任务在不断地解决它的二律背反”。例如人的理性与无限的神性的矛盾,劳动与资本的矛盾(社会发展中二律背反)。——《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2009:479 1. In the eighth chapter, Proudhon uses a frightening title: “Of the Responsibility of Man and Of God, Under the Law of Contradiction, Or a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of Providence.” Proudhon proudly claims that “the task of society is to continually solve its antinomies.” For instance, society must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man’s reason and his infinite God-like nature, as well as between labor and capital (the antinomies in social development). -Quoted from Back to Marx: Changes of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s, 2014: 375.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