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皮尔斯 |
释义 | 皮尔斯【英】Charles Sanders Peirce译文来源[1] 朱贻庭,崔宜明.伦理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定义皮尔斯(1839—1914)亦译“皮尔士”。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实用主义创始人。1855年哈佛大学毕业后入劳伦斯理学院深造,1863年获化学博士学位。1861年起在美国海岸观测所任职,并在哈佛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兼课。晚年穷困潦倒,但死后却声望日高,除实用主义者外,一些美国逻辑经验主义者、语言分析哲学家、实在论者,甚至现象学家都把他引为先驱。他在自然科学上的成就也受到了科学界的称赞。哲学上早年受康德哲学影响。19世纪70年代他在《信念的确定》(1877)和《怎样使我们的观念清楚明白》(1878)两文中把意义问题以及确定意义和信念的方法问题当作哲学的中心问题,认为一个名词和概念的意义在于它们所蕴含着的可以感觉的实际效果。首次提出了他的实用主义基本观点。他的思想受到了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关于实用的信念以及《实践理性批判》中关于“实用的”(pragmatish)和“实践的”(praktish)之区别的直接影响。“实践的”指先验的道德规律;“实用的”指技巧和技术的规则,它们基于经验、适用于经验,表示了某种对人类的目的关系。他把伦理学称为“目的哲学”,研究如何行为才能达到目标。但与W.詹姆斯等人不同,皮尔斯力图避免把实用主义当作满足人的特殊目的的工具,而强调它只是使概念和思想清楚、明白的技巧和方法。1902年他最早使用了“实用主义”(pragmatism)一词。后来为与W.詹姆斯等人划清界线,他把实用主义改称为“实用化主义”。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皮尔斯抛弃了实用主义的反形而上学立场,试图建立一个以逻辑范畴学说为基础,包括哲学在内的广泛的知识体系。认为哲学分为现象学、规范科学和形而上学。现象学研究范畴的质料方面,规范科学指美学、伦理学和作为科学方法论的逻辑。主要著作有《皮尔斯文集》(8卷,1931—1958)(朱贻庭,2002)。国际上一般认为符号学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另一个是美国数理逻辑学家、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斯。两个人分别就符号问题进行了多年的探索。由于种种原因,以语言学为基础的索绪尔符号学得到了广泛接受,而以逻辑研究为基础的皮尔斯符号学却在美国沉寂多年。随着皮尔斯生前留下的近十万页的手稿不断地被整理出版,其重要性才逐渐为人们所意识(季海宏,2011:01)。 定义来源[1] 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