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生成 |
释义 | 生成【德】Werden译文来源[1]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25. 定义德国黑格尔用语,意指有与无的统一。他认为“逻辑学”从“纯有”这个最抽象的概念开始,它是撇开一切具体的属性,毫无规定性的东西,因而它包含着与自身相反的否定因素、纯粹的“无”。“无”也是一个最抽象、最空疏的概念。“纯有”与“无”的区别仅是一种“指谓上的区别”,而两者是相互联系的,每一方都直接消失在它的对方之中。有中有无,无中有有,有无相互过渡就是“生成”(变易)。它扬弃“有”、“无”于自身,使之成为自己的两个构成环节,它自身意味着变易的过程。生成是逻辑学中第一个把矛盾双方统一起来的具体概念。有、无、生成是逻辑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三段式”,因而是整个逻辑范畴系列的出发点,也是逻辑范畴发展变化的普遍原则(金炳华,2003:25)。最早提出生成思想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说:“一切都通过斗争和按必然性而发生。”后来,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继承、发展了赫拉克利特的思想,把生成作为他哲学体系中的重要范畴。黑格尔把生成作为绝对观念的一个发展阶段是错误的,但就事物都有其矛盾发展、生灭过程则是辩证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成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环节。生成是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新事物的诞生。生成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灭亡的辩证统一。在生成的过程中,充满着新与旧、生与死的矛盾斗争。但是新生的东西是不可战胜的(生成.via: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唯物辩证法认为,生成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主要环节,是新事物的形成和确立、内容的丰富、结构的复杂化等种种过程,是许多可能性的萌生和把其中的某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过程,即新事物生长和旧事物灭亡的过程。 定义来源[1]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例句1. 很显然,黑格尔已经认识到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自我生成的两个原则:一是个人只从自己的局部利益出发,“人人为自己”,这是一个“原子论的系统”;二是个人之间自发地形成社会联系,这是链接“独立的各个极端及其特殊利益的一种普遍的、起中介作用的联系”,原来的“上帝为大家”变成了“市场统大家”。——《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2009:76-77 1. 2. 从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赫斯用功能性的行动(费希特的“自我”创化力)取代了笛卡尔式的存在——“一切在于行动而不是存在”,这实际上是将黑格尔哲学中的生成性规定在社会历史层面中本体化为一种逻辑基础,这一点自然也是透过费尔巴哈感性生活的中介而生成的。 ——《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2009:108 2. 3. 黑格尔“在抽象的范围内把劳动理解为人的自我产生的行动,把人对自身的关系理解为对异己本质的关系,把那作为异己存在物来表现自身的活动理解为生成着的类意识和类生活”。——《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2009:265 3.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