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生产力要素 |
释义 | 生产力要素【英】element(s)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译文来源[1]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304. 定义关于生产力要素,学界最早的争论是关于“两要素论”和“三要素论”。前者认为生产力只包括劳动者和生产工具两个要素,后者则主张生产力中还要包括劳动对象。在近几年的争论中,无论就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发展。在上述基础上,出现了“四要素论”(加科学技术)、“五要素论”(加管理)、“九要素论”(加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生产信息)、“十二要素论”(加分工、协作、智力)(邱志忠,1989:59)。生产力要素指生产力的构成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等。(1)劳动者。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生产经验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能动要素,也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生产力构成中的“物”的要素,它们必须和劳动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2)劳动资料。劳动资料是劳动者作用和改变自然物形态,使之适合人类需要的物或物的综合体,它的状况标志着人类同自然作斗争的物质装备水平。劳动资料在历史上的发展形成越来越复杂的结构。(3)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被人类劳动加工的一切东西。劳动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另一类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原料。劳动对象是人们进行物质生产的前提;它对生产工具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劳动对象不同,直接影响整个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对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4)科学(金炳华,2003:304)。“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马克思等,1995:178)。“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马克思,1975:203)。“在劳动资料中,机械性的劳动资料(其总和可称为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比只是充当劳动对象的容器的劳动资料(如管、桶、篮、罐等,其总和一般可称为生产的脉管系统)更能显示一个社会生产时代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马克思等,1972:204)。邓小平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1993:274)。生产力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教育、生产管理和经济信息七个方面。其中,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称为生产力的实体性因素。它们是社会生产力的实体,是生产力的物质承担者,没有它们就形不成现实生产力,故又被称为生产力的基础。科学技术和教育称为加强性因素,起着加强或提高生产力的实体因素的素质的作用,它能使生产力发生重大的变化,增强其能力。科学技术与教育在生产力中虽然不以独立的实体形态存在,而是物化在或渗透到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中去,但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切生产力要素质量的改善和能力的提高,都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生产管理和经济信息是生产力中的运筹性因素,依靠这两个要素把生产力的要素合理地组合起来,进行正常的运转。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进入生产的生产力要素的数量空前膨胀和质量的日益复杂化,运筹性因素的作用日趋重要。把生产力的要素按其所起作用的不同划分为三个层次,实体性因素属于第一层次,起基础 定义来源[1] 邱志忠.新编生产力经济学[M].云南科技出版社,1989. 例句1. 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991:8 1. Though not very numerous, the industrial proletariat represents China’s new productive forces, is the most progressive class in modern China and has become the leading force in the revolutionary movement. -Quoted from Selected Works of Mao Tse-tung (Vol. 1), 1965: 18. 2.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毛泽东选集(第二卷)》,1991:626 2. The scale of peasant uprisings and peasant wars in Chinese history has no parallel anywhere else. The class struggles of the peasants, the peasant uprisings and peasant wars constituted the real motive forc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n Chinese feudal society. For each of the major peasant uprisings and wars dealt a blow to the feudal regime of the time, and hence more or less furthered the growth of the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Quoted from Selected Works of Mao Tse-tung (Vol. 2), 1965: 308. 3. 只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没有新的阶级力量,没有先进的政党,因而这种农民起立和农民战争得不到如同现在所有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样,就使当时的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总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和贵族利用了去,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毛泽东选集(第二卷)》,1991:625 3. However, since neither new productive forces, nor new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nor new class forces, nor any advanced political party existed in those days, the peasant uprisings and wars did not have correct leadership such as the proletariat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provide today; every peasant revolution failed, and the peasantry was invariably used by the landlords and the nobility, either during or after the revolution, as a lever for bringing about dynastic change. -Quoted from Selected Works of Mao Tse-tung (Vol. 2), 1965: 308-309.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