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情绪 |
释义 | 情绪【英】emotion; mood; sense; feeling译文来源[1]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353. 定义人们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同时也是人的情感过程的外部表现。现代心理学把与有机体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即体验统称为情绪,通常指有机体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剧烈情感,像忿怒、恐惧、欢喜、悲伤等。从生理机制来看,根据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情绪主要是与无条件反射相联系,情绪的活动乃是一种无条件反射的活动,是动物与人共有的。但动物的情绪与人的情绪有本质区别。人的情绪依附于一定社会关系,体现一定的价值观念。人的情绪具有社会内容,反映了社会生活,体现了人们的利益要求,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还具有人所特有的复杂社会性情绪,如道德感(义务感、荣誉感、集体主义感等)、美感(对美的事物的情感)、理智感(同满足认识的兴趣与思维任务相联系的情感)。现代生理学证明,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基础相同,都是大脑皮层与皮层下中枢神经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大脑皮层起主导的调节作用。另外情绪与情感的划分是相对的。情绪是反映现实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对周围现实(包括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对客观世界的关系)及自己本身态度的体验,往往是社会群体或人们利益需求、兴趣的情感流露,是社会心理的一种具体表现。可分为短促的体验(如快乐、悲哀等等)与稳固持久的体验(爱、憎等等)。情绪是人们的实践进行是否顺利与事物的现象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信号,社会性的情绪往往成为该社会群众对社会生活态度的“晴雨表”,能自发地反映出一定范围内广泛的心理意向性。情绪对人们的社会实践与认识活动有巨大影响,能促进或抑制人们的社会实践。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绪”,过去、现在与将来都不会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孜孜追求。了解整个社会和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情绪,把握社会各种思想动向,是真实地了解社会中人们需求的重要环节(金炳华,2003:353)。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尽管一些情绪引发的行为看上去没有经过思考,但实际上意识是产生情绪重要的一环。人的情绪有天生也有后天控制的成分(情绪.via:http://baike.baidu.com/item/%E6%83%85% E7%BB%AA/2243563.)。 定义来源[1]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例句1. 用配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建立一种“政治算术”,亦即摈弃那种容易变动的思想、意见和情绪,而直接“用数字、重量和尺度的词汇来表达我自己想说的问题,只进行能诉诸人们的感宫的论证和考察在性质上有可见的根据的原因”。——《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2009:26 1. To use Petty’s own words, his goal was to establish a form of “political arithmetic,” discarding mutable ideas, opinions, and emotions. In the preface of Political Arithmetic, he writes that his goal is to directly “express myself in terms of Number, Weight, or of Measure; to use only Arguments of Sense, and to consider only such Causes, as have visible Foundations in Nature.” -Quoted from Back to Marx: Changes of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s, 2014: 3. 2. 霍尔代表一种新的现实主义情绪,觉得自己仍然属于英国的左翼,尽管他本人的社会主义设想对英国左翼仍然具有一定的乌托邦情感。——《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2011:16 2. Hall is representative of a new mood of realism making itself felt on the British left, although his own vision of socialism still has a certain utopian feeling to it. -Quoted from Post-Marxism: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2001: 10. 3. 由于拒绝按照左翼铁杆分子所喜欢的一组理论范畴来理解个人的行为,这样一种方法又一次威胁到了正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时期对宏大叙事日益高涨的怀疑情绪。——《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2011:18 3. Such an approach, with its refusal to read off individual behaviour according to the set theoretical categories so beloved of the hard left, represents yet another threat to the orthodox Marxist world view, and further proof of the period’s growing sense of scepticism towards grand narratives. -Quoted from Post-Marxism: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2001: 11.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