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安提西尼 |
释义 | 安提西尼【英】Antisthenes译文来源[1] Marx, K. & F. Engels. Karl Marx Frederick Engels Collected Works (Vol. 25) [M]. London: Lawrence & Wishart, 1975: 40. 定义安提西尼(Antisthenes,约前435—约前370)是古希腊犬儒学派的创始人。安提西尼是雅典人,曾是高尔吉亚的学生,后成为苏格拉底最虔敬的学生之一。在苏格拉底去世后,安提西尼开始在雅典“快犬运动场”讲学,犬儒学派自此逐渐形成(冯契,2007:1576)。安提西尼接受苏格拉底的观点,认为美德就是知识。安提西尼指出幸福的基础在于美德,而美德的基础在于知识,因此美德是能够通过教育实现的,并可通过对词的意义的研究而获得;美德是知识,只要知道美德的内涵,就能按美德来行动;而关于美德的知识,一旦获得,将永不丧失。安提西尼认为绝大多数的快乐都是不可靠的,这些快乐无助于达到幸福,只有努力以求而达到的快乐才是持久和无可非议的。安提西尼反对当时的政治制度和希腊传统的多神论。安提西尼对当时希腊流行的各种政治制度提出反对观点,认为最好的政府是由聪明人治理的,他将波斯国王居鲁士(Kyros,约前558—前529年在位)视为聪明的君主政治的典范,进而提倡世界主义(朱贻庭,2011:708)。安提西尼对希腊传统的多神论提出异议,提倡神的统一说。安提西尼也以类似后世唯名论的观点批评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一般的马的理念是思想的虚构、是看不到的且不存在的,具体的可感的个别的马或事物才是唯一实在的,安提西尼指出,任何主、宾词的结合是不可能的,照此只能做到同义重复(金炳华,冯契,2000:29)。安提西尼的主要著作包括《赫拉克勒斯》、《阿斯帕亚娅》、《居鲁士》等,均佚失(朱贻庭,2011:708)。 定义来源[1] 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 [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例句1. 德米特里在《同名作家传》中,安提西尼在《论哲学家的继承》中都说,德谟克利特曾游历埃及并向祭司学习几何学,曾游历波斯,拜访迦勒底人,并且说他曾到达红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论犹太人的问题)》,2002:23 1. Demetrius in the Homonymois and Antisthenes in the Diadochais report that he travelled to Egypt to the priests in order to learn geometry, and to the Chaldeans in Persia, and that he reached the Red Sea. Some maintain that he also met the gymnosophists in India and set foot in Ethiopia. -Quoted from Karl Marx Frederick Engels Collected Works (Vol. 1): On the Jewish Question, 1975: 40.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