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能的一元论 
释义

能的一元论 【英】

energetics; energetic monism

译文来源

[1]Lenin, V. I. Lenin Collected Works (Vol. 14) [M]. Moscow: Progress Publishers, 1977: 272.
[2]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722.

定义

即“唯能论”,是一种以能量为一切存在的基础的理论。由德国奥斯特瓦尔德提出,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西方自然科学界和哲学界。这种理论认为能是一切现象的本质,物质无非是“诸种能量在空间中的有秩序的集合”,一切可观察的变化都是一种能量向另一种能量的转化,原因和结果的连续性是一种形式的能向另一种形式的能转化;整个宇宙史是对文明甚至人类的可能发生的死亡的情绪的反抗。唯能论是一种唯心主义学说,认为物质和运动是可以割裂的,想像一种没有物质的运动,否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并且从意识过程是能量过程、意识把自己的特性传给一切外界现象为据,论证一切外界现象是能量过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为“能量”,物质只是不同的“能量”的空间群;感官的能量过程引起感觉,意识的能量过程形成外部世界。提出用能量概念取代物质和精神这两个概念,可使长期存在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既简单又自然地被消除”。奥斯特瓦尔德在物理学和整个自然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被迫承认“原子假说已成为科学上一种有根据的学说”,唯能论也因此一度消沉(冯契等,2000:736)。奥斯特瓦尔德提出的唯能论,有其唯物的一面,因为在许多场合他仍把能量理解为物质的运动。但从本质上来看又是唯心的,把能量说成是“意识的过程本身”。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指出:“这是纯粹的唯心主义:不是我们的思想反映外部世界中的能量的转化,而是外部世界反映我们的意识的‘特性’”(列宁,1972:27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能”只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物质运动的一种表现,无论什么形式的“能”,都离不开物质和物质的运动。奥斯特瓦尔德提出唯能论,是想把物质和精神都包容在能量概念中,以此来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但是,这种企图既是不能实现的,也是十分有害的(卢之超,1993:81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基本粒子的产生和湮灭现象的发现,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E=mc2)的提出,唯能论重新又风行。有些人在解释电子偶与光子的相互转化现象时,把电子称作物质,把光子看作纯粹的运动、纯粹的能量,断言:物的粒子(电子偶)由光生成,是从某种非物质的东西“生成了物质”、“创造了物质”,而物的粒子的消失并向光子的转变是“物质的消灭”。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在《科学与哲学》中也主张“所有基本粒子都由能量组成”,以及“能量是世界的原始客体”等唯能论观点(冯契等,2000:736)。列宁对唯能论进行了深刻批判,他指出:“唯能论物理学是那些想象没有物质的运动的新的唯心主义尝试的源泉,这种尝试是由于以前认为不可分解的物质粒子的分解和从来没见过的物质运动形式的发现而产生的”(列宁,1988:289)。唯能论者歪曲物理学的新成就,用“能量”概念否定“物质”概念,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这些物理学的新发现恰恰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正确,生动地体现了自然界物质多样性和统一性、可分与不可分性的辩证关系。后来的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也再次证实了原子和基本粒子的客观实在性。

定义来源

[1]冯契,徐孝通.外国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2]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C].人民出版社,1972.
[3]卢之超.马克思主义大辞典[Z].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
[4]列宁.列宁全集(第十四卷)[M].人民出版社,1988.

例句

1. 因为,重要的不是波格丹诺夫和其他马赫主义者的差别,而是他们的共同点:唯心地解释“经验”和“能量”,否认客观实在。可是人的经验就是对客观实在的适应,唯一科学的“方法论”和科学的“唯能论”就是客观实在的模写。——《列宁全集(第十八卷)》,1988:286

1. For the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ogdanov and the other Machists, but what they have in common: the idealist interpretation of “experience” and “energy”, the denial of objective reality, adaptation to which constitutes human experience and the copying of which constitutes the only scientific “methodology” and scientific “energetics”. -Quoted from Lenin Collected Works (Vol. 14), 1977: 272.

2. 我开始注意波格丹诺夫的哲学著作是从我看了他的唯能论著作《历史的自然观》以后,这本书我在西伯利亚时仔细研究过。对波格丹诺夫来说,这种观点只是他向其他哲学观点的过渡。——《列宁全集(第四十五卷)》,1990:178

2. I have been following Bogdanov’s writings on philosophy since his energeticist book, The Historical View of Nature, which I studied during my stay in Siberia. For Bogdanov, this position was merely a transition to other philosophical views. -Quoted from Lenin Collected Works (Vol. 13), 1978: 448.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道学中将“色界”和“无色界”之间相通的隧洞称作“玄关一窍”,人体从“色身”通往“法身”的“玄关一窍”正是通过心灵修炼才能打通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既可以是能量又可以是信息或心灵,心物能三者本质上是同一的,这就是新道学文化心物能一元论的宇宙观。——“道学文化的新科学观”,载于《哲学研究》2006年第12期

例句 2:
系统哲学的本体论是进化的多元纶。宇宙是从一元进化成二元,从二元进化成三元……以至多元的世界。根据现代科学的成就,可以有把握地说,我们生活在依次进化出来的由场、能量、物质、信息、心灵五种基元构成的多元世界上。由此可以克服唯场论、唯能论、唯物论、唯信息论、唯心论的偏颇,对世界做多元透视。——“进化的多元论及其方法论意义”,载于《系统辩证学学报》1994年第4期
The ontology of systems philosophy is an evolutionary pluralism. Our universe is evolving from one of including one element into two elements, into three elements, and so on. On the basis of achievements in the modern sciences we can confidently say that we are living in a world composed of five fundamental elements: field, energy, matter, information and mind, which are evolved out one by one; thus we can refrain from the one side of field-monism, energetics, materialis, information-monism and idealism, and then have a pluralistic perspective of the world.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9: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