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洛特曼 |
释义 | 洛特曼【英】Yuri Mikhailovich Lotman译文来源Yuri Lotman. 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Yuri_Lotman 定义洛特慢(1922—1993)苏联美学家、文艺理论家。1950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1963年起任塔尔图大学教授。为国际符号学协会副主席。“塔尔图学派”的代表人物。在美学方面,主要从事艺术符号学的研究。把西方结构主义和苏联美学中“艺术模拟现实生活”的基本原理有机结合起来,阐述了艺术创作中的本文联系和非本文联系的相互关系。强调本文不是艺术作品,脱离社会背景、作者思想等非本文联系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艺术作品。认为文化是统一的整体,是被继承了的信息,它在人类社会中被积累、储存和传递。提出自然语言和诗歌语言都受它们所属语言的全部规则约束。自然语言被限制的规则越多,它表达内容的可能性越小;诗歌语言被限制的规则越多(如节奏、韵脚、对称等),它表达内容的可能性越大。主要著作有《结构主义诗学讲义》、《艺术本文的结构》、《文化类型论文集》、《电影符号学和电影美学问题》、《诗歌本文分析,诗歌结构》等(金炳华等,2001:937)。空间问题不仅在洛特曼的符号学理论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而且应视为贯穿其整个理论的一根红线。早在20世纪60年代,洛特曼就将研究艺术文本的空间结构原则作为揭开艺术文本意义生成之谜的钥匙。他提出艺术文本能通过有限的、两维的空间构成无限的、三维的空间,艺术文本具有空间模拟机制,它能模拟现实生活的“世界图景”,即世界面貌最一般的方面;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洛特曼的研究领域伸向了更加广阔的文化符号学。他将文本的空间模拟机制运用于文化研究,并在1984年提出了符号圈①理论。洛特曼对文化空间的研究始终没有离开时间的维度,他对空间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他对文化时间和空间综合思索、考察的结果。深入探讨洛特曼的文化时空观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化符号学的精神实质,而且对于我们思索文化的走向、探索文化建设的途径、寻求不同文化间有效交流与对话的方法无疑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康澄,2006:39)。洛特曼的文学观以继承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遗产为主,但在此基础上有独特革新和发展。洛特曼认为,手法即“结构要素及其功能”,或即“在结构中发挥功能的要素”。文学的语义学问题是洛特曼关注的重点,其理由由一个语义学的假设构成,即每个符号都应具有一定意义。但区分形式和意义殊非易事。在文化领域中要将表现和意义区分开来是不可能的。诗艺不仅仅只限于形式。诗歌中作词的重复有其语义学的效果。日常语言中一定的、不具备意义的形式特征在文学本文中也会获得意义。 定义来源[1] 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