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克思的幽灵》 |
释义 | 《马克思的幽灵》【法】Spectres de Marx: l'état de la dette; le travail du deuil et la nouvelle Internationale译文来源[1] Zhang Yibing. A Deep Plough: Unscrambling Major Post-Marxist Texts From Adorno to Zizek [M]. Berlin: Canut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2011: 362. 定义《马克思的幽灵》全称《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德里达所著。该书于1993年由法国巴黎伽利略出版社出版。《马克思的幽灵》是根据德里达于1993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举办的全球化语境中马克思主义的位置与命运的国际讨论会上的发言扩充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马克思的指令。第二章:驱魔——马克思主义。第三章:耗损殆尽(一个不会老的世界的画面)。第四章:以革命的名义——双重街垒。第五章:隐形者的显形(现象学的“花招”)。是用解构主义思想重新阅读和改写马克思主义精神的代表作。认为我们都是马克思的幽灵,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作为马克思的幽灵政治学和谱系学中的一员,都是马克思或者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幽灵的具体化。作者运用《共产党宣言》中开篇即“共产主义幽灵”来表达马克思是我们的同时代人,认为那种充满弥赛亚主义的末世论的共产主义或马克思主义已经消亡了,但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的摧毁和解构精神是我们应该继承的珍贵遗产,是萦绕在我们脑海里的幽灵。所以,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死亡,它仍然通过幽灵的政治学和谱系学围剿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同一性和终极性话语,以隐匿的形式复活。该书所呈现的马克思精神是解构主义版本的马克思精神,是通过马克思式的语言装扮起来的、被幽灵化的、虚化的和缺席的解构主义精神。当西方知识界和学术界思考社会主义和作为其政纲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在全球性话语中的定位时,德里达通过历史的解构学逻辑重写马克思主义精神,将其修改为摧毁同一性话语霸权的解构策略,这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大相径庭。(金炳华,2003:1070) 定义来源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例句1. 一时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堕人全面消沉的谷底“马克思主义死亡”的老调被再度重弹.正是在这个全世界左派彷徨迷惑、痛苦不堪的时刻,当代最著名的解构理论大师德里边站出来发表了《马克思的幽灵》一书,公开提出马克思幽灵化在场的重要观点,堂皇而理直气壮地与这股布尔乔亚的强势思潮短兵相接,并旗帜鲜明地亮出了维护马克思批判精神的左派立场。这是一种极为可贵的历史批判精神和“反潮流精神”。——《文本的深度耕犁:后马克思思潮哲学文本解读》,2007:274 1. 2. 德里达曾经声称,自己这本书实际上就是与阿尔都塞之间不照面的对话。他说: “《马克思的幽灵》可以被看作是为悼念路易·阿尔都塞而写的,虽然是间接的致意,但充满了友情、怀念以及略微的伤感。……可以将此书看成是我与他的对话和我对与他一起生活时刻的回忆”。——《文本的深度耕犁:后马克思思潮哲学文本解读》,2007:275 2.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