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彼得拉舍夫斯基派
释义

彼得拉舍夫斯基派【英】

Petrashevsky Circle

译文来源

[1] Lenin, V. I. Lenin Collected Works (Vol. 7) [M]. Moscow: Progress Publishers, 1977: 552.
[2] Petrashevsky Circle. 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trashevsky_Circle

定义

俄国彼得堡以彼得拉舍夫斯基为首的平民知识分子社团。彼得拉舍夫斯基派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由彼得拉舍夫斯基提议倡导成立,目的是在民主主义原则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冯契等,2000:533)。该派成员并非都是同一类人,其中既包括贵族,也包括平民知识分子;除了以彼得拉舍夫斯基为代表的居于领导地位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之外,还包括一些倾向于自由主义者和主张狭隘改革者(敦尼克等,1961:345)。在彼得拉舍夫斯基派中,自由主义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以及从上层进行一些无关紧要的改革,而激进民主主义派则主张建立民主自由的共和国,他们虽然认为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高于农奴制度的社会制度,但是他们也认识到这种制度不能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幸福(敦尼克等,1961:347)。虽然彼得拉舍夫斯基派内部对社会主义的看法并不一致,但是大多数彼得拉舍夫斯基派分子都认为社会主义是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敦尼克等,1961:348)。在哲学上,彼得拉舍夫斯基派认为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客观现实,认为客观现实是生活和人类知识的第一源泉。他们一方面高度评价费尔巴哈的哲学,另一方面又批评费尔巴哈把爱作为新的宗教形式来宣传(И·Т·弗罗洛夫,1989:318)。1849年4月,因警察告密,该派成员123人被捕,其中21人被处死刑(后改为苦役等)(冯契等,2000:533)。

定义来源

[1] 冯契,徐孝通.外国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2] 〔苏〕敦尼克等.哲学史(第二卷)[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
[3] 〔苏〕И·Т·弗罗洛夫.哲学辞典[Z].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俄语教研室哲学研究所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

例句

1. 彼得拉舍夫斯基派小组是19世纪40年代中期在彼得堡出现的一个由青年知识分子组成的团体,参加者除了贵族出身者外,还有许多平民知识分子的代表。小组的领导者是革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沙·傅立叶的信徒米·瓦·彼得拉舍夫斯基,著名成员有作家费·米·陀思妥耶夫斯基、米·叶·萨尔蒂科夫-谢德林、诗人阿·尼·普列谢耶夫、阿·尼·迈科夫兄弟和尼·亚·斯佩什涅夫等。小组成员们的政治观点并不完全一致,但大部分成员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拥护空想社会主义。——《列宁全集(第七卷)》,1986:486

1. The Petrashevsky circle was a group of progressive-minded commoner- intellectuals formed in St. Petersburg in the mid-forties of the last century around M. V. Butashevich-Petrashevsky, a follower of the French utopian socialist Fourier. Among the members were writers, teachers, students, minor government officials, army officers, and so on. Among those connected with the Petrashevsky circle were the writers Dostoyevsky and Saltykov-Shchedrin and the poets Pleshcheyev, Maikov, and Taras Shevchenko. While not uniform in their political views, most of them were opponents of the tsarist autocracy and the serf system. -Quoted from Lenin Collected Works (Vol. 7), 1977: 552.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如赫尔岑、别林斯基小组成员曾读过马克思恩格斯在1844年《德法年鉴》上的文章,并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彼得拉舍夫斯基派的图书馆里有马克思的著作“哲学的贫困”样书和恩格斯所著的《工人阶级状况》。——《陈独秀与普列汉诺夫早期政治思想和活动比较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例句 2:
早在19世纪40年代,俄国先进的社会人士和政治活动家就己经熟知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的最重要著作,其中包括《哲学的贫困》法文第1版,它出现在彼得拉舍夫斯基派的图书馆里。——“《哲学的贫困》在马克思与恩格斯逝世前后及苏联时期出版史述要”,载于《新东方》2009年第12期

例句 3:
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不仅受到俄国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而且也受到俄国进步人们的歌颂与赞扬;如革命民主派、彼得拉舍夫斯基派以及具有革命民主思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谢德林、舍甫琴柯和赫尔岑等都对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寄予极大的同情和道义上的支持。——“沙皇俄国与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载于《山西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2期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7:4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