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存在与虚无》 |
释义 | 《存在与虚无》【英】Being and Nothingness译文来源[1] McLellan, D. Marxism after Marx: An Introduction [M].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1998: 312. 定义《存在与虚无》,副标题为《现象学的本体论》。法国哲学家保罗·萨特著,出版于1943年。萨特依据德国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思想,系统阐述了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的现象学本体论,对意识的结构以及人的各种具体存在的现象学进行了广泛讨论(冯契,徐孝通,2000:254)。除“导言”和“结论”外,全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虚无的问题;自为存在;我和他人;拥有、作为和存在。全书在此框架下,还论述了关于“暂存性”、“伦理”、“责任”、“实本”等问题,几乎涵盖了萨特存在主义的全部思想内容。作者深刻阐释了存在和虚无的辩证关系,对存在和虚无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开创性论证。前两部分是要解决现象学本体论的基本观点问题:萨特确定了存在的范畴,确定了自为的存在的结构与特性及其存在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后面两部分主要探讨自为的存在与其他的自为的存在、与自在即与处境的具体关系,从而论证了人的自由,并且最终以现象学的“存在精神分析”的方法描述了自由的伦理意义,这也是“现象学本体论”的落脚点(via: http://baike.baidu.com/item/%E5%AD%98%E5%9C%A8%E4%B8%8E%E8%99%9A%E6%97%A0)。绝对自由说是整本书的基本线索。书中指出人的自由是被判定的,因而要不停地做出自由选择。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赋予对象以意义,同时表现和造就他自身;人的种种心理情态,如烦恼、自欺、羞愧、爱欲、憎恨等的含义也只有通过自由才能揭示(冯契,徐孝通,2000:255)。此书的出版宣告了作为哲学家的萨特的诞生,他开始运用自己独立的思想观点和哲学词语述说他对世界的理解,也由此奠定了这部关于存在主义代表作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via:http://baike.baidu.com/item/%E5%AD%98%E5%9C%A8%E4%B8%8E%E8%99%9A%E6%97%A0)。 定义来源[1] 冯契,徐孝通.外国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例句1. 在大战期间写成的《存在与虚无》一书中,萨特最为详尽地阐发了上述观点。该书大量地吸取了胡塞尔(Husserl)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它把自由看作人类生存的核心范畴。——《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2008:298 1. Sartre’s most extended exposition of this view was in Being and Nothingness, written during the war, which drew heavily on Husserl’s phenomenology and Heidegger’s existentialism. The book presented freedom as the central category of human existence. -Quoted from Marxism after Marx: An Introduction, 1998: 312. 2. 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相比,存在主义的世界更可能出现偶然性;至少在理论上,《存在与虚无》中的主体比马克思主义的工人更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方向。——《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2011:145 2. Contingency looms larger than it ever can in the classical Marxist world, and the subject of Being and Nothingness has, at least in theory, more control over the direction of her life than does the Marxist worker. -Quoted from Post-Marxism: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2001: 92.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