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
释义

《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英】

The Significance of Materialistic Conception of History in Modern History

译文来源

Materialistic Conception of History. 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storical_materialism

定义

本文为中国杰出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著,发表于1920年12月《新青年》第8卷第4号。文章初步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论述了唯物史观在史学中的重要意义。该文“陈列了唯物史观的四种名称:历史之唯物的概念、历史的唯物主义、历史之经济的解释、经济的决定论”(冯天瑜,2008:51),李大钊认为称马克思说为“经济的历史观”更为妥当。文章批判了唯心史观把英雄人物、宗教或者伦理政治等因素作为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认为这种观点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的愚民工具。作者认为,人类的历史实质上是社会生活史,其中经济生活是一切生活的前提和条件,也是促使社会中各个阶级及其生活发生变化的最后动因。因此,作者指出,唯物史观解释历史的方法不是来源于人的头脑、思想等因素,而是寻求其物质动因(金炳华,2003:891)。

定义来源

[1] 冯天瑜.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遭遇[J].中国社会科学,2008(1).
[2]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将“大同”作为现实人类社会的客观历史进程,与中共早期唯物史观的确立是一致的,李大钊在《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一文中指出,“有些人误解了唯物史观,以为社会的进步只靠物质上自然的变动,勿需人类的活动,而坐待新境遇的到来”,认为唯物史观就是“定命(听天由命)的人生观”,“这都是大错特错的,唯物史观及于人生的影响乃适居其反”。——“‘大同’概念的近世转化与中共早期社会理想之形成”,载于《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年第1期

例句 2:
其后发表的《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等,对马克思主义做了进一步的阐发。——“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内在张力的意识及其意蕴”,载于《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例句 3:
1920年底,李大钊在《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一文中进一步写道:“这些唯心的解释的企图,都一一的失败了……(唯物史观)这种历史的解释方法不求其原因于心的势力,而求之于物的势力,因为心的变动常是为物的环境所支配。”这时的李大钊,无疑已是一位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了。——“从反省现代性到服膺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陈独秀思想新论”,载于《史学集刊》2010年第1期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7: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