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唯物主义史论丛》
释义

《唯物主义史论丛》【俄】

Очерки по истории материализма

译文来源

[1] Lenin, V. I. Lenin Collected Works (Vol. 4) [M]. Moscow: Progress Publishers, 1977: 81.
[2] Lenin, V. I. Lenin Collected Works (Vol. 34) [M]. Moscow: Progress Publishers, 1977: 26.
[3]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739.
[4] Essays on the History of Materialism. via: https://www.marxists.org/archive/plekhanov/1893/essays/3-marx.htm

定义

本书是俄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普列汉诺夫所著,于1893年底完成,1896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该书对法国唯物主义做了较为中肯和清晰的评价,一方面肯定了其在哲学史上重要的进步作用,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它的形而上学性和唯心主义局限性(金炳华,2003:739),并提出了唯物史观的概括性“公式”,即“一定程度的生产力的发展,由这个程度所决定的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这些人的关系所表现的某种社会形式,与这种社会形式相适应的一定的精神状况和道德状况,与这种状况所产生的那些能力、趣味和倾向相一致的宗教、哲学、文学、艺术”(金炳华,2003:739)。“该书对科学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作出了贡献。中译本最早由王若水译,上海泰东图书局1930年以《近代唯物论史》书名出版。解放后,由王太庆译,以现书名编入三联书店1961年版《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金炳华,2003:739)。

定义来源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例句

1. 相反,那些不是回到康德那里去,而是回到了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那里去的学生,却对辩证唯物主义作了极其完美的有价值的阐述,指出了辩证唯物主义是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整个最新发展的合理的必然的产物。我只须举出俄文书刊中别尔托夫先生的著名著作和德文书刊中的《唯物主义史论丛》(1896年斯图加特版)就够了。——《列宁全集(第四卷)》,1984:67

1. 

2. 别尔托夫是格·瓦·普列汉诺夫的笔名。这里说的著名著作是指他的《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一书(1895年在彼得堡公开出版)。这里提到的《唯物主义史论丛》 也是普列汉诺夫的著作。——《列宁全集(第四卷)》,1984:390

2. 

3. 我应当承认,对于作者所提出的问题我是外行,但使我大吃一惊的是,为什么《唯物主义史论丛》的作者过去不在俄国书刊中反对新康德主义,现在也不坚决反对它,却容许司徒卢威、布尔加柯夫去争论这种哲学的枝节问题,似乎这种哲学已成为俄国学生们的观点的一部分了。——《列宁全集(第四十四卷)》,1990:16-17

3.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俄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唯物主义史论丛》一书不仅“中肯”地介绍和评价了法国唯物主义哲学,还运用大量篇幅阐释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学说,并且突出强调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一元论性质对马克思唯物史观产生的重要作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我为什么重新翻译普列汉诺夫《唯物主义史论丛》?”,载于《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by G.V. Plekhanov,the Russian famous Marxist theorist, not only“fairly”introduces and evaluates the French materialist philosophy but also uses a lot of space to interpret Marx's theor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t alsohighlights the important role of monism of Hegelian idealist philosophy to Marxist materialism and therefore is of high academic value.

例句 2:
1893年普列汉诺夫在《唯物主义史论丛》中首次把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要素归结为五项:“一定程度的生产力的发展;由这个程度所决定的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这些人的关系所表现的一种社会形式;与这种社会形式相适应的一定的精神状况和道德状况;与这种状况所产生的那些能力、趣味和倾向相一致的宗教、哲学、文学、艺术”。——“普列汉诺夫的社会结构理论初探”,载于《江汉论坛》1982年第8期

例句 3:
普列汉诺夫关于社会有机体的论述,集中在他的《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1895)、《唯物主义史论丛》(1896)、《替经济唯物主义说几句话》(1896)、《论唯物主义的历史观》(1897)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1908)等论著之中。——“评普列汉诺夫的社会有机体学说”,载于《河北学刊》1990年第2期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7:4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