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保卫马克思》
释义

《保卫马克思》【英】

For Marx

译文来源

[1] Althusser, L. For Marx [M]. London: Penguin Press, 1969.
[2] McLellan, D. Marxism after Marx: An Introduction [M].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1998: 335.
[3] For Marx. 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or_Marx

定义

《保卫马克思》是法国阿尔图塞是哲学著作,出版于1965年。该书是作者1960年至1965年间分别发表于不同刊物的文章汇编,有《费尔巴哈的<哲学宣言>》、《论青年马克思<理论>》、《矛盾与多元决定》、《关于一部唯物主义戏剧的笔记》、《关于1844年手稿》、《关于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关于“真正的人道主义的补记”》等八篇论文。《保卫马克思》一书涉及多方面的理论问题,但主要内容是阐明阿尔图塞对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的看法。针对当时流行的把马克思早期著作归结为人道主义,把斯大林所犯的错误归结为违反人道主义原则摧残人的尊严,压制人的自由等看法,认为不能用斯大林个人心理状态来解释整个历史时期的错误,而是由于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薄弱,不能正确了解左派的错误所引起,因而必须追究人道主义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地位,指出马克思的成熟的思想否定了这种人道主义的意识形态。认为马克思思想发展中有一个认识论的决裂,在这个决裂(1845年)以前马克思受到康德、费希特和费尔巴哈人道主义的支配。在决裂以后,马克思建立了一整套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并认为人道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批评了这种意识形态。该书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相互作用,处于平等地位。理论是一种纯理论,从经济、政治、法律、宗教等实践活动中所概括出来的并不是理论,而是“表现于实践中的理论”,只有从这种“理论”中进行再加工,才能产生理论,因而理论是脱离实际的,不能以实践来检验。该书的重点在于以结构主义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966年法国共产党中央全体会议审查了阿尔图塞的两本理论著作(该书和《读〈资本论〉》),对这些理论进行了批评。该书附录中的自我批评材料是他受到批评后的自我反省,他在这些材料中修改了原来的观点。承认自己把科学与意识形态对立起来,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作了理性主义的理解,犯了“理论主义”的错误。同时,否认自己是结构主义者,认为只是采用结构主义的术语超出了可以允许的限度。中译本由顾良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出版(金炳华,2003:990)。

定义来源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例句

1. 阿尔都塞最早期的文章收集在《保卫马克思》中,而后是他最基本的著作——《读〈资本论〉》。这些文献可以论文集《列宁与哲学》和《政治与历史》作为辅助阅读材料。还可参见他新近的《自我批评论文集》,其中载有与约翰·刘易斯(John Lewis)的论战,以及由埃利奥特(Elliott)所编辑的《读物》一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2008:323

1. See Althusser’s earliest articles collected in For Marx and then his most basic text, Reading Capital. This can be supplemented by the collections 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Politics and History. See also the recent Essays in Self-Criticism, which contains the polemic with John Lewis, and the Reader edited by Elliott. -Quoted from Marxism after Marx: An Introduction, 1998: 335.

2. 在他那里,人类的现实存在状态被证伪成一种不在场的爆裂,从《保卫马克思》(1965年)到《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1969年),先是类主体(非异化的本真的大写的人)的无化,然后是个人主体(作为此在的小写的我)的非实在化,“劈裂(cleft)、裂缝(fissure)和误认(misrecognition)构成人类状况的特征:在本论题中,意识形态可能结的观念就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观念(阿尔都塞,1965)”。——《文本的深度耕犁:后马克思思潮哲学文本解读》,2007:339

2. For him, the existential status of humanity in reality is falsified into a non-present explosion. From For Marx (1965) to 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 (1969), the nothingness of the early generic-Subject (the non-alienated authentic Man) is turned into the non-substantiality of the individual subject (the small self as Dasein during which “a certain cleft, a certain fissure, misrecognition, characterizes the human condition as such: by the thesis that the idea of the possible end of ideology is an ideological idea par excellence (Althusser, 1965).” -Quoted from A Deep Plough: Unscrambling Major Post-Marxist Texts From Adorno to Zizek, 2011: 442.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中讲过:“在马克思和列宁之后,有谁真正从事了或继续进行了这一探索呢?”——《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研究——从思想政治教育权力的视角》,西安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Althusser said in For Marx: “after the Marx and Lenin, who is really engaged in or continue the exploration?”

例句 2:
早期阿尔都塞明确指责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解释,从科学主义认识论的视角保卫马克思。——《从理论哲学到政治哲学——阿尔都塞论马克思的哲学观》,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In his early stage, Althusser criticized a kind of view which explained Marxism in humanitarian, he used a scientific epistemology for Marx.

例句 3:
在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法国共产党内教条主义和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1918—1990)在 1965 带着《保卫马克思》登上了理论舞台。——《阿尔都塞“认识论断裂”说解读》,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By the social environment, especially the dogmatism of the French Communist Party and humanitarian spread of Marxism in 1965, the French philosopher Louis Althusser (Louis Althusser,1918-1990) with a "For Marx" boarded the stage of theoretical.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2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