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命令 |
释义 | 命令【德】Imperativ译文来源[1] 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017. 定义德国康德用语。指道德规范必须以命令方式强迫人履行。康德认为人是一个理性者,具有作为认识事物能力的理论理性和作为指导履行道德行为责任能力的实践理性。实践理性支配善良意志使人的行为向善,但社会的人在理性之外还受感性经验条件的影响,使他的行为不一定服从实践理性的指导,因而只能用道德规律的强制性来克服理性与经验的分裂。命令表示道德的向善要有主观的强制性。康德的这一思想把主观动机与自我意志的约束看成道德的根本动力,否认了道德的社会性与阶级性(金炳华等,2001:1017)。康德把人的行为所遵从的命令形式划分为假言命令和绝对命令。假言命令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表面上看起来是善良的行动,其公式是“如果……就……”。绝对命令就是:“要只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而绝对命令也就是道德命令,但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的目的不在于阐述什么是道德命令,而在于“道德命令如何可能,则无疑是唯一需要回答的问题”(康德,2005:37-39)。康德认为,对于道德命令如何可能不能像在假言命令中那样在经验中解决,我们完全要先天地加以考究。他也承认对于道德命令寻找其根据,发掘出它的可能性是非常之困难,因为它是一个先天综合命题。康德的道德哲学是非常崇高的,因而他的要求也是及其苛刻的,在世人中到底有没有人能达到他的理想境界是未知的,他本人是非常清楚这一点(冯裕强,2016:64)。但是,康德告诫常人不要停止你的脚步去追求德性,就像“即或直到如今还没有一个真诚的朋友,但仍然不折不扣地要求每一个人在友谊上纯洁真诚”一样。 定义来源[1] 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例句1. 这样一些过渡确实出现过,这并不是因为一些通过人类历史而展开的形而上学命令(例如,黑格尔的“世界精神”或它的任何庸俗马克思主义变种),而是因为在所说的生产方式内所发生的特定阶级斗争的性质。——《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2011:79 1. 2. 1873年夏天,考夫曼将军下令进攻鞑靼部落的约穆德人,焚毁他们的帐篷,并且象在命令上所说的“按照高加索的好习惯”屠杀他们的妇女和儿童,那时,这位将军也断言:压服那种由于本身荒谬而处于敌对地位的约穆德人的愿望,即促使这种愿望返回共同联系之中,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必要,而且他所采用的手段是最合乎目的的;谁想要达到目的,谁也必然想要采用这种手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1973:111 2. 3. 自我批判精神是绝对命令,然而这种精神在奥斯维辛之后的世界里显得不足,而且,假如马克思主义这么做,似乎也未必会把它当做启蒙传统的一个产物提出来,但它们共享对控制的迷恋。——《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2011:122 3.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