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美的形象性 |
释义 | 美的形象性【英】image of beauty译文来源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599. 定义美的形象性,亦称“美的具象性”,是美的基本属性和重要特征。美的形象性是指美的事物总是以其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为主体感官所感知的特性,是以形式因素为主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特性。对美的形象性及其反映形式的认识是在美学史上逐渐形成的,对美的形象性的认识缘起于古人对形式美的思考,中国古代的“立象以尽意”、“应物象形”、“澄怀味象”、“意象”“兴象”等学说,都肯定了美和艺术的形象性。“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创立“美学”学科时就指出:美是“感性知识的完善”,而这“感性知识”,包括“完善的外形”(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1982:142)。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1981:142),“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黑格尔,1981:162)。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度评价了德国肯定美的形象性的优良美学传统:“我承认德国美学家所发挥的美学概念中有许多个别的概念是正确的。譬如,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车尔尼雪夫斯基,1957:66)。当代中国,美的形象性也成为众多美学著作强调的共识。楼昔勇《美学导论》指出:“任何一个审美对象的存在,总是具体的、形象的,是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审美感官直接感受的。抽象的概念、定理可以是真,因为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某些规律性,但它不可能是美,因为它不具备美的形象性的特点”(楼昔勇,1996:207)。季水河《美学理论纲要》指出:“形象性是美的第一个特征。不管自然界生活中,还是艺术里,凡是称之为美,可以作为审美对象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形象的,欣赏者凭自己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季水河,2011:61)。形象性是美区别于真、善的最根本的不同形象性。揭示自然科学真理的公式或社会真理的理论、抽象的道德理念可以是“真”、是“善”,但不是“美”;只有加上感性的形象,才能变成可以感人的“美”(祁志祥,2013:66)。“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的、具体的,总是凭着欣赏者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不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作为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都有一种感性的具体形态,它们的内容都要通过由一定的色、声、形等物质材料所构成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事物的美总是存在于感性形式之中,离开了特定的感性形式,美也就无所依傍了”(刘叔成等,1987:58-59)。这样才能成为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的直观对象,被人感知,使人在对于美的直接观照中意识到自身的本质力量。美的形象性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的形象性,它们不仅被人的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觉,形成表象,而且可以被人的意识、理智所认识和改造,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将感受到的对象的表象、形象与自己的思想、情感相互作用,在头脑中形成审美的意向(朱立元,2010:44)。但美的形式并非仅仅由声、光、色、线、形、质所组成的纯形式,而是与内容有机统一的有意味的感性形式。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不同对象中表现有所差别,自然美偏重于形式因素所构成的形象美,社会美偏重于生活内容的形象美,而艺术美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于审美意象,即使抽象艺术也不过是通过变形的形象来展示对生活生命的感受和理解。美的形象性是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前提和结果,它决定着 定义来源[1]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1.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