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巴门尼德篇》
释义

《巴门尼德篇》【英】

(Plato’s) Parmenides

译文来源

Parmenides (dialogue). 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rmenides_(dialogue)

定义

《巴门尼德篇》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一般被认为是柏拉图的后期对话(巴门尼德篇. via:http://baike.baidu.com/link?url=m-Gqt2dDa9d5qqD9LSnUWHuo9FBlPNRoYiGolpv71YKQVRYqBBV73fN77gGggTI11jlp8oUAww-psTApJvT-nK)。它标志着由《斐多篇》和《国家篇》的理念论向柏拉图后期思想的转化。这篇对话也是柏拉图对话中最难懂的一篇,从古代新柏拉图学派开始就对它作过各种解释,至今没有一致的意见。全篇对话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柏拉图借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之口,批评了少年苏格拉底的理念论。这种理念论认为在同一类具体事物以外,有一个同名的理念,它和具体事物分离,独立地存在着;具体事物分有或模拟理念,才具有这种性质而存在。巴门尼德提出许多论证,驳斥这种理论。说如果理念在具体事物以外独立分离地存在着,最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不能认识理念,理念也根本不能存在。少年苏格拉底的理念论是不是代表柏拉图自己原来的理念论,一直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少年苏格拉底的理念论和柏拉图自己在《斐多篇》和《国家篇》中的理念论在许多基本点上是相似的,而巴门尼德在这里提出反驳的论证,和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反驳柏拉图理念论的论证,也有许多是类似的。第二部分是8组虚拟的逻辑推论。这8组推论的前提是:“一”和“存在”是相互分离,还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一”和“存在”分离,“一”就只是孤立的“一”,它不能是多,也不能和其他任何相互对立的范畴,如“动”和“静”、“异”和“同”、“等”和“不等”、“知识”和“感觉”等相联系;相反,如果“一”和“存在”相结合,“一”就是“多”,可以和任何相互对立的范畴相联系,如果它和“变动”相联系,它也就是具体的事物(《巴门尼德篇》. via: http://www.baike.com/wiki/%E3%80%8A%E5%B7%B4%E9%97%A8%E5%B0%BC%E5%BE%B7%E7%AF%87%E3%80%8B)。

定义来源

[1] 巴门尼德篇. via:http://baike.baidu.com/link?url=m-Gqt2dDa9d5qqD9LSnUWHuo9FBlPNRoYiGolpv71YKQVRYqBBV73fN77gGggTI11jlp8oUAww-psTApJvT-nK
[2] 《巴门尼德篇》. via: http://www.baike.com/wiki/%E3%80%8A%E5%B7%B4%E9%97%A8%E5%B0%BC%E5%BE%B7%E7%AF%87%E3%80%8B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柏拉图《巴门尼德篇》中的“相”已经接近于范畴的产生了,哲学范畴是由亚里士多德最终确立起来的。——《本体建构的最初尝试——柏拉图<巴门尼德篇>范畴论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The idea in Parmenides is close to the appearance of the category. The philosophy category is established finally by Aristotle.

例句 2:
《巴门尼德篇》是柏拉图(Platon)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它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柏拉图对自己的以《斐多篇》—《国家篇》为代表的“相论”的错误的反思批判,在第二部分,柏拉图尝试重建“相论”,结果是一个初步的范畴论。——“柏拉图的自我批判”,载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Parmenides is one of Plato’s most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works and a great turning point of his thought. Up to now it is still very difficult for us to understand. It consists of 2 parts. Plato reflected and criticized his earlier theory of ideas in the first part and founded a theory of categories in the second part.

例句 3:
本文分别对早中期的代表作《国家篇》《巴门尼德篇》《蒂迈欧篇》的模仿说问题进行分析,以模仿说为主线,试图对柏拉图理型论思想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考察和分析。——《柏拉图模仿说难题的辨析》,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This paper keep an eye on the problem of imitation in the early, mid and late works respectively as “Politeia,” “Parmenides” “Timaeus”, regarding the imitation as the main line, trying to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idea/form theory.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8: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