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启蒙的辩证法》 |
释义 | 《启蒙的辩证法》【德】Dialektik der Aufklärung译文来源[1] McLellan, D. Marxism after Marx: An Introduction [M].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998: 288. 定义《启蒙的辩证法》副标题《哲学片断》。德国霍克海默尔和阿多诺合著。1941至1944年在美国写成,1947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用德文出版。该书除导论外,有“启蒙概念”、“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反犹太主义的要素:启蒙的局限性”等5篇论文,论述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启蒙的自我毁灭。认为启蒙的理性的目标本是消除神秘的世界,取缔神话,用知识代替幻想。但启蒙精神从一开始就潜在地包含着有害于自由的一面,其发展的结果会导致极权主义。在从神话到逻辑符号的发展中,思维失去了自我反思的因素,理性物化为科学技术,语言、哲学、武器和机器都成为统治人的工具,启蒙的辩证法走向了自己目标的反面,有知识的人将社会引向了野蛮状态,“恐怖是与文明分不开的”,从而为法西斯主义滋生提供了文化土壤。启蒙理性“是为了将人类从恐惧中解放出来而建立自主权,但是,经启蒙而充分发达的世界却发散着胜利的灾祸”。该书分析了巫术、神话、哲学、文化工业诸方面现象,指出大规模生产和传播文化产品的文化工业是大众欺骗的工具,凭借它使启蒙进入对群众进行全面欺骗阶段,最终效果将是反启蒙的。书中还把人类历史描述成人与自然间的统治史、对抗史,用“统治”原则将历史分成三个时期:自然以盲目的力量对人统治,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人力求控制自然界,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人对自然统治走向了对立面,人不但实现不了对自然的统治,相反受自然支配,成为自然的附庸,这是新的野蛮时期,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正处于这一时期。要求人类不以统治自然为目标,而是求得同自然的和解。该书是法兰克福学派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金炳华,2003:985) 定义来源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例句1. 霍克海姆和阿多尔诺在《启蒙的辩证法》中,对这一哲学传统作了广泛的论述,他们把该书的主题确定为“启蒙的自我毁灭”,以此来探讨这样一种悖谬“启蒙始终是为了将人们从恐惧中解放出来,并确立起人自身的权威;但是被充分启蒙了的世界却遍布获胜后的灾祸。”——《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2008:274 1. 2. 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的判断,以及他的许多独特的分析,与霍克海姆和阿多尔诺在《启蒙的辩证法》中的表述完全一致。——《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2008:282 2. 3. 依据霍克海姆和阿多尔诺在《启蒙的辩证法》中的成果,哈贝马斯考察了使理性从一种解放(人的)工具转变为统治(人的)工具的哲学前提。——《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2008:284 3.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