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伦理主观主义 |
释义 | 伦理主观主义【英】ethical subjectivism译文来源[1] 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639. 定义伦理主观主义是西方伦理思想中的一种理论观点(徐少锦,1999:435),指用主观主义观点对道德本质与道德判断进行认识和解释的伦理学理论(金炳华,2003:639)。伦理主观主义认为,道德是人的精神的产物,人们对各种道德现象的反应方式、感情观点是道德判断的正当与否的基础(朱贻庭,2011:8)。在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提出要把人心看作是道德的本源,并由此给人性以“善”的价值规定;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把人心视为社会人伦乃至世界万物之根本,并将人心或良知规定为道德判断的唯一基础(冯契,2007:794)。在西方,英国近代伦理学家沙夫茨伯利指出,公众情感属于人的天然情感,一切道德价值与道德行为的最终根源应是人性中的这种道德情感。英国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大卫·休谟认为,人的情感是道德判断的标准,人们对一个行为原则的善恶与否的判断根据总是这一行为或原则是否满足其情感;休谟指出,人们关于各种道德现象所具有的情感和意见,对判定这些现象的善恶与否具有一定意义(朱贻庭,2011:8)。伦理主观主义论者由于认为感情等道德心理对道德现象的善恶与否起决定性作用,甚至把良知等人们的道德心理看作社会道德准则的唯一本源,因而得出唯心主义的错误结论,并常导致伦理相对主义(冯契,2007:794)。 定义来源[1] 徐少锦.伦理百科辞典[Z].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